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为减小降雨入渗,但传统的覆盖层有粘土开裂、容易滑坡失稳、工程造价高等缺点,毛细阻滞式覆盖层做为一种新型的终场覆盖层,由粗细粒两层土组成,避免了上述缺点,因此,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土柱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毛细阻滞式覆盖层。论文首先模拟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一个月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毛细阻滞式覆盖层,通对模拟结果的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量、截面渗流量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在考虑了干湿循环条件覆盖层毛细阻滞的效果评价,并通过数值模拟为后续的土柱试验提供参数;第三章通过土柱试验来验证数值模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干湿循环作用下覆盖层效果评价的一些初步结论;第四章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一年干湿循环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系统,分析了不同材料厚度、不同地区、不同坡度和植物对毛细阻滞覆盖层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给出毛细阻滞式覆盖层的整体性能的综合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柱模型粗粒土和细粒土之间的毛细阻滞效果明显,底部渗水量也能反映出这种效果。得出了不同气候边界条件下覆盖层的毛细突破时间。湿润地区的毛细突破时间最早,但半湿润地区的渗漏量却最大。通过三组粉土与砂土组合的土柱试验,首先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两者的结论基本相符,土柱试验过程中,细粒土含水量远大于粗粒土,毛细阻滞效果明显。湿润地区土柱共发生两次渗漏,5#点也发生了两次毛细突破,分析显示,暴雨导致了毛细突破和渗漏的发生。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一年干湿循环条件下覆盖层的水量平衡状况,以广州为代表的湿润地区如果达到渗漏量为零的要求,所需的细粒土厚度为1.3m,粗粒土厚度0.3m,同时,覆盖层中需要种植相应的植物以增大腾发量。在覆盖层的设计中,细粒土的厚度对渗漏量的影响最大,坡度次之,粗粒土的厚度影响最小。覆盖层细粒土的侧向导排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导排量的增大使得水分更多的排出土体,从而减小了渗漏量。以北京为代表的半湿润地区如果达到渗漏量为零的要求,所需的细粒土厚度为0.8m,粗粒土厚度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