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提升,资源消耗的速度迅速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将逐渐成为阻碍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于是渐渐树立起了全新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了环境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突出的环境问题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已经在贸易过程中受到如欧盟、美国等贸易伙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导致占中国出口贸易极大比重的传统高能耗、高碳排制造业的出口受到冲击,进而也影响到依靠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增长的情况以及成因能够明确中国制造业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国在将来生产和贸易过程当中合理应对和解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问题。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分析分为六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就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结构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相关的外部性理论、庇古税理论和对外贸易可持续理论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部分为中国制造业出口在2002到2012年间的隐含碳排放量的测算,本文选用了2002年到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和行业出口数据,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2005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延长表,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02年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得到了研究区间内各年份制造业整体和制造业项下16个细分行业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从2002年的70209.21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270723.69万吨,增长幅度达285.6%,涨幅明显。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长期保持最高,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长期保持最低。根据计算结果将制造业各行业分为了高、中、低碳排行业。第四部分为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02年到2012年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直接碳排强度、生产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规模四个因素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化产生影响。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分别为研究区间内的隐含碳排放量带来了-118692.65万吨(168.82%)、61272.50万吨(87.15%)、10374.03万吨(14.75%)和247460.60万吨(351.96%)的增长。可以看出出口规模为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带来了显著的正效应,而直接碳排强度的变化能够有效抑制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效果相对而言较小,但是仍然使得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本文进而通过具体分析这四个影响因素在各时间跨度内对制造业不同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分别得出了四个因素对制造业各行业在不同时间跨度内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后文得出合理的应对和解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根据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在研究区间内各年份的排放量和影响排放量变化的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的第五部分得出以下措施减少和控制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其一,可以鼓励和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新,提升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升能源利用率以减少单位产量的隐含碳排放量;其二,可以优化制造业进出口产品结构,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来看,贸易结构的变化给制造业各行业既产生了正效应也产生了负效应,因此,减少高碳排、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望减少制造业整体隐含碳排放;其三,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中国对外招商引资的准入标准,逐渐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而有效减少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后在第六部分对本文的分析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