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伴随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青少年经历着认知、社会和情绪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成人和儿童表现出很强的情绪敏感性,因此开展有关青少年情绪调节方面的研究,对于理解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有重要意义。虽然情绪调节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关键性心理机制,近来也越来越受到来自教育、心理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神经生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在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理论框架下,采用单因素观,分别应用内隐情绪的GO/NOGO范式和双任务范式,在快速展开的情绪发生过程中,分别借助脑成像技术ERP和fMRI,同时记录被试的行为数据,探索了青少年自动和有意情绪调节的电生理特征和脑激活模式,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研究情绪调节提供了新思路,进而促进了对青少年情绪调节有关脑神经机制的认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5个实验研究,第三、四章选择线索GO/NOGO范式致力于自动情绪调节方面;第五、六、七章选择双任务范式致力于有意情绪调节方面,选择目前文献相对忽视的注意分散策略(默数和深呼吸)作为研究方向。具体而言,第三章利用情绪面孔的线索GO/NOGO范式,要求被试对情绪面孔(控制唤醒度)进行性别判断(男/女)作为内隐情绪任务,分析情绪效价对执行过程(GO)和抑制过程(NOGO)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反映情绪自动注意控制和自动反应抑制的ERP成分,以及青少年自动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第四章利用Cloninger的气质-性格问卷(TCI-140)的气质维度——伤害回避,选取伤害回避气质高低分组,同时对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上进行匹配,沿用第三章情绪面孔的线索GO/NOGO范式,揭示了伤害回避气质高低分组在情绪自动反应抑制过程中的脑电差异;第五章采用双任务范式,被试在看情境图片的同时执行默数或深呼吸任务,揭示了默数和深呼吸作为注意分散策略在有意情绪调节中的脑电差异,以及青少年注意分散策略的发展;第六章在第五章的基础上,选择伤害回避高低分组,揭示了两组在默数和深呼吸有意调节情绪时的脑电差异;第七章借助于fMRI技术,采用双任务范式,揭示了注意分散策略的脑激活模式。结果表明:(1)在内隐情绪面孔的线索GO/NOGO的性别判断中,存在两个自动情绪调节过程:额叶GO N2反映执行过程的自动注意控制;额叶NOGO P3反映抑制过程的自动情绪反应抑制。(2)在有意情绪调节过程中,注意分散策略默数和深呼吸能够降低情绪强度,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默数的神经基础是额-顶注意系统,在顶下小叶激活最大,主要通过抑制情绪信息的视觉加工来实现,分散效应出现在较早的P2,一直持续到N4;深呼吸的神经基础是中脑-边缘-皮层回路,通过调节身体的生理反应来实现,出现在晚期的P3,持续到LPP。(3)伤害回避气质指对引发惩罚(或者无奖赏)的有害信号的抑制性反应倾向,是影响自动和有意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伤害回避的高分组和低分组表现出分离的情绪注意偏向:低分组对正性情绪敏感;高分组对负性情绪敏感。高分组和低分组也表现出不同的注意分散效应:低分组的默数效果更好,效应较早,持续较短;高分组的深呼吸效应较晚,持续更久。(4)自动和有意情绪调节过程都受到年龄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自动情绪调节成熟较早,对不同情绪效价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时程,负性情绪调节成熟最早,正性情绪调节最晚;有意情绪调节成熟较晚,年龄越小,情绪调节越依赖前额叶的调节功能。因此,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持续改善,其中14岁是情绪调节发展的敏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