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介绍在溶液相中制备几种形貌的SnO纳米晶,研究了这些纳米晶形貌的形成机理,产生SnO纳米晶的过程,讨论了配体在复杂纳米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同时研究了SnO纳米晶做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我们首先在无水无氧的系统中采用简单的锡源,制备前驱体锡的氢氧化物,然后在过量的Sn2+的作用下直接分解得到SnO纳米花结构,这种多晶纳米花结构是由很多小的单晶SnO纳米粒子团聚而成,不同的Sn2+的量导致纳米花的尺寸不同。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加入不同过量阳离子对得到的SnO纳米晶形貌的影响,发现不同的阳离子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SnO纳米晶,但是更换配体对纳米晶的形貌没有影响。在锡的氢氧化物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在水过量的情况下锡氢氧化物分解做了研究。在不同的过量的水的诱导作用下,得到了不同形貌的多级有序的纳米晶,有玫瑰花状,盘状和去顶双锥状,这些堆积有序的纳米晶都是由小的SnO纳米片沿一定的取向聚合而成,我们通过不同水的量影响下,不同的反应动力学的情况解释了水的量对得到的SnO纳米晶形貌的影响。我们又研究这类多级有序的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讨论了形貌对锂离子电池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去顶双锥形的结构有最好的电池材料的性能,这是由于它的明显的规则的片层结构,最小的组成单元SnO纳米片之间的缝隙有利于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插入和输运,并且在初次充放电后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有利于在后续的循环中保持高容量。最后我们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注入水,对锡的氢氧化物直接分解得到的SnO纳米晶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温度的增加,得到的SnO纳米晶由片层状的盘分解为单独的SnO纳米片,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出现了纳米片边缘部分叠加形成的纳米环结构,在较低的温度下是一个自组装,而在高温下是一个分解的过程,我们通过配体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了SnO纳米晶的形貌随温度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