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近十年各名医名家中医治疗崩漏的文献,对其中中医辨证、治法以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拟找出其中医辨证、治法及用药规律,为当今中医治疗崩漏配伍组方、筛选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方法:通过查阅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崩漏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期归类,筛选出病例,对收集的文献及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中医证型、治法在总病例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出所采用的文献在不同中医证型中每味中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文献186篇,文献中的病例数共183例,处方共531条,共包括193味药、5736个药次。基本上能反映出历代医家对崩漏的辨证用药规律,论及崩漏的中医辨证分型居于前5位的是:肾虚(24%)、脾肾两虚(19%)、肝肾阴虚(15%)、阴虚血热(12%)、气滞血瘀(10%)、肝郁气结(10%)。其论及崩漏的中医治法主要为:健脾补肾固冲止血(29%)、活血祛瘀固冲止崩(20%)、清热滋阴凉血止血(18%)、滋补肝肾补益心脾(12%)、凉血养肝理气止血(8%)、其他(12%)。前50味高频次药物功效中出现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具有补气、补血、活血止血、清热凉血、补阴、补阳、收涩、温里等作用的药物。这表明,治疗上各名医名家贯彻了驱邪与扶正并重,治标与治本并行的原则,在重用行气补血、活血化瘀等药物驱邪外出的同时,不忘健脾补肾、调补阴阳以补益人体正气,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的治法。结论:治疗肾虚型崩漏药味以甘、苦、酸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用药以补阴和补血为主。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其用药的药性以平、微温居多,药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用药以补气药和补血药为主。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其用药的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用药以补阴药和清热药为主。阴虚血热型崩漏其用药的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用药以补阴药、清热药和止血药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崩漏其用药的药性包括了平、温、微寒等,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心经为主。用药以活血药和止血药为主。治疗肝郁气结型崩漏其用药的药性多平,药味以酸、苦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用药以滋阴药、健脾药和理气药为主。香附做为本证的首选药,前人称:“香附是妇人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