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观察

来源 :同济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hepati.fibrosis,HF),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的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stellat.cells,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各种因素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作用于肝脏中的HSC,导致其生物学及功能变化,引起肝纤维化。研究这群细胞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将是抗纤维化治疗发展的关键。   Wn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癌变、凋亡及机体免疫、应激等生理病理过程。最近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HSC的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发生相关,但有关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HSC活化中的作用尚无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课题首先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HSC活化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实时聚合酶反应(rea.tim.PCR.RT-PCR)验证部分表达变化基因;进而观察外源性小鼠Wnt5a(recombinan.Mous.Wnt5a,rmWnt5a)蛋白对HSC-T6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以期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干预靶点。   方法:(1).利用胶原酶/链蛋白酶灌注Nycodenz梯密度离心分离大鼠HSC,于体外培养。(2).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观察在HSC活化前后基因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中筛选出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以RT-PCR验证部分表达变化的基因。(3).体外培养HSC-T6细胞,加入rmWnt5a蛋白,用CCK-8法检测其对HSC-T6的影响。(4).用ELISA法观察rmWnt5a蛋白对HSC-T6合成I型胶原的影响。   结果:(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活化的HSC与新鲜分离的静止的HSC比较,表达上调的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共13条(Wisp2、Wnt4、Fzd2、PLC、PKC、TGF-β1、Wisp1、TLE3、Ccnd2、Ccnd1、DKK3、Wifl、RhoA)。经RT-PCR验证了其中2条(Wnt4、Fzd2),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2).CCK-8实验结果显示,浓度在0.2μg/mL~0.8μg/mL之间的rmWnt5a具有促HSC-T6增殖作用。当rmWnt5a浓度在0.2μg/mL~0.4μg/mL时,随着其浓度增长,对HSC-T6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当rmWnt5a浓度在0.4μg/mL-0.8μg/mL时,仅有轻度浓度依赖性促细胞增殖作用的趋势,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3).ELISA实验结果显示,HSC-T6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型胶原含量随着rmWnt5a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rmWnt5.0.2μg/ml组,0.4μg/ml组、0.8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I型胶原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Wnt信号通路参与了HSC的活化,其中可能以非经典通路途径为主;(2).外源性Wnt5a蛋白对HSC的增殖有促进作用;(3).外源性Wnt5a蛋白可增加HS.I型胶原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原代培养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苦参碱(M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MC)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分子1、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对原代培养系膜细胞的作用及其抑制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并鉴定,取4—10代细胞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10μg/ml
椎间盘是脊柱运动单位中重要的部分,IVDD最常引起的病变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是临床上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下腰痛病因极其复
介绍了RAID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种类,分析了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结合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和RAID存储技术的最新成果,提出系统配置RAID存储的方案,通过实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