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蛰存小说创作在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曾经引起很大轰动,他的心理分析手法以及他对人性的独特关注方式,都为他奠定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对于施蛰存的独特性,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切入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从社会、文化、历史等角度去分析其小说,很少有人关注到他小说文本中的意象。本文的出发点即在于对施蛰存小说中出现的大量意象作一整体考察,以求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获得对他的小说创作内涵的理解。具体来说,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施蛰存小说的意象建构与丰富内涵”。在这一部分,首先对意象的内涵加以界定。接着,对施蛰存小说中的不同意象形态进行梳理,并把握意象背后的丰富内涵。施蛰存的小说意象极为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界的色彩、雨雾、月亮,已载入史册的古代英雄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扇子、灯、名片、汽车路、电影院、咖啡店等等,从内容上可将它们基本归为自然意象、历史意象和现实意象三类。这里主要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色彩、黑夜、雨、历史人物、名片、灯等具体意象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意象的建构,其小说彰显出两重主题:对人的爱欲心理的抒写;对现实生存世相的关注。意象的经营,实质上是他对人性探索的外在表现形态。 第二部分为“施蛰存小说的意象组织与艺术效果”。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施蛰存小说意象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所达到的不同艺术效果。从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首先,有些意象经作者的巧妙组织,往往会在小说的结尾处使主人公陷入一种自己未曾预料到的悖逆情境中,构成强烈的反讽;其次,有些意象通过对立组合,造成小说中人物关系结构的对立或者小说本身结构的对立,从而使小说文本呈现出对话性和复调意味;再次,意象融入叙事过程中,能够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使情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意象蕴涵也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最后,意象的组合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抒情气氛,加强了施蛰存小说的诗化程度。 第三部分为“施蛰存小说的意象选择与情感特征”。在这一部分,着重阐述施蛰存小说意象背后隐含的基本情感特征,进而了解作者俯视众生,关注人性的总体态度——感伤。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理解了他的感伤,我们才能真正触及作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才能体会到他对社会、对人性所作出的深刻思考。施蛰存的感伤,反映在作品中,不是单一层面的感伤,而是由多种情绪酝酿和积蓄而成的。本文谈了三种不同情形的感伤:由烦恼而生发的感伤情绪、由恐惧而生发的感伤情绪、由孤独而生发的感伤情绪。而文本内的这三种感伤,从本质上说是作家的内在自我的曲折呈现。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还考察了这种感伤情感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施蛰存的独特个性气质、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这三方面来探讨感伤的由来。 通过对施蛰存小说中各种意象的考察,本文得以从一个较新的切入角度进一步研究施蛰存小说,这就为我们更加全面理解施蛰存小说,深入作家精神世界打开了又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