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一直是我国高校关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产物,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这使得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期,应用型本科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影响教育质量发展的最核心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影响了人才的输出质量,导致社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就业能力视角,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主题。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本文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中首批成员中的33所来自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查阅各高校近两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官网信息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文本分析发现,样本高校虽然有着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从就业能力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人才培养过程缺乏对就业能力的重视;人才培养评价亟待完善和师资力量与就业能力培养不相匹配等问题,这也能够反映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的普遍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因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趋势,而且国外相对来说发展较好。所以,本文以英国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例,介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并与我国进行比较,得出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启示:明确办学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本;深入推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最后,根据研究背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经验启示,本文认为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最基本方向和选择,虽然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自身的实际,各自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其构成要素和本质特征应该是一致的,由此,设计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评价和师资水平四要素入手进行构建。通过以上研究,旨在希望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实践参考,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就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