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畜禽粪尿氮素资源利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粪尿中氮素的环境去向一直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氮素向大气和水体环境的排放量直接影响着养分进入土壤中的数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中养分的作物可利用效率。目前国内的学者大多数是针对微观领域的畜禽粪尿氮素的环境去向进行深层次剖析,对于宏观尺度上粪尿氮的产生到还田整个过程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对于土壤氮养分可利用潜力的分析也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黄淮海三省两市地区饲养数量较多的猪、奶牛、鸡粪尿氮的环境去向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国内外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RAINS模型的理念以及养分流动的特点,以“畜舍—储藏—农田施用”这一过程为链条,系统的分析了三种畜禽在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环节上粪尿氮的大气、水体去向,并对土壤中氮养分资源的可利用数量进行了核算,根据不同粪尿处理条件下氮的损失途径不同,进行了减少畜禽粪尿氮素环境排放、增加养分可利用量的情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黄淮海地区三种畜禽的粪尿氮总产生量为326.2万吨,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下的贡献率分别为64%、36%。从畜禽种类来看,三种畜禽粪尿氮产生量为:猪>鸡>奶牛;而在规模养殖下,三者的关系为:鸡>奶牛>猪。规模养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鸡粪尿氮的产生量明显高于猪。2.三种畜禽粪尿氮的大气排放量要高于水体排放量以及土壤中作物可利用量,而在规模养殖下,水体排放量在三者中占有较大比例。猪对于氮的大气排放量和水体排放量贡献最大;猪粪尿氮进入土壤、可被作物利用的数量为22.6万吨,在三者中最高。3.三种畜禽在不同的环节损失呈现不同的规律。猪粪尿氮损失数量:储藏>猪舍>农田施用;奶牛粪尿氮损失数量:农田施用>奶牛舍>储藏;鸡粪尿氮损失数量:农田施用>储藏>鸡舍。4.规模养殖下最终进入土壤以及可供作物利用的氮养分数量均要高于农户散养,但规模养殖下的氮养分可利用率却低于农户散养,两者分别为28.04%、29.34%。畜禽粪尿氮在土壤中可被作物利用量存在着极大的地区差异,2005年,河南省猪粪尿氮的土壤作物可利用量最高,为8.1万吨;河北省奶牛粪尿氮的土壤作物可利用量最高,为3.8万吨;山东省鸡粪尿氮的土壤作物可利用量最高,为5.7万吨。5.情景分析表明,若将影响氮损失的一些因素改变,氮养分进入土壤的数量、可供作物利用的数量以及养分可利用率都发生改变。但从某一措施进行改变,只会对氮养分的含量变化产生较小的影响。畜禽粪尿如果采用沼气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氮进入土壤的数量,但养分可利用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养分可利用效率,还应从重点环节入手,减少各环节损失量。
其他文献
<正>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s)是在心理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运用这两个概念时随意性较大,例如讲同样——件事,有时是情绪、情感连用;有时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自称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并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歪曲的解释。为了纠正第二国际的错误,重新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寻求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差异的研究,进而分析这些差异在英汉翻译中不同,提出翻译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产生背景、应用实例、特征概述的介绍,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下、银行业发展态势下,数据挖掘技术对于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并就数据挖掘技
以野生猕猴桃果皮及其掩埋过的土壤为分离源,通过分离筛选获得野生猕猴桃果酒酵母。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23株酵母菌,经过三级筛选,获得1株比较适宜生产野生猕猴桃果酒的酵母菌
蛋白质全新设计和折叠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来理解蛋白质序列-结构-功能关系这一结构生物学重要问题.蛋白质全新设计取得的成功实例一定程度上检验了人们对蛋白质结构和相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6年中国巡演以“穿越百年、感受经典”为主题,茅威涛率领她的团队携《藏书之家》、《春琴传》和新版《梁祝》晋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三台戏
<正>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民营资本进军演出市场解缚、旅游市场进入文化生态产业开发层次等"环境"因素的改善,我国旅游演艺业异军突起。短短数年之内,旅游演艺已经发展成为
<正>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理论起步较晚,早期的表演理论(如燕南芝的《唱论》、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曾长时间滞留在唱念等技术性的探讨上。古代戏曲表演得到较高层次的理性
<正> 从十五世纪初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最终导致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的航线和从欧洲向西航行直达美洲并发现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一周的航线的开通。新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