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复杂变迁的外部环境,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大学的发展方向,以务实的行动提升组织的生命力,日益成为中国大学管理者的一致共识。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高校的“战略管理”活动仍然还停留在“战略规划”的层面和水平上,战略管理思想没有真正在大学管理者心中扎下根来,战略管理机制在大学管理实践中也并不完善。认识上的不足和方法上的缺失使大学战略管理的推进面临困境,因此,对大学战略管理的研究必须回到基本问题上来。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态世界观着眼于生态系统整体,强调全面联系的动态过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是一种整体性思维、价值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对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将生态思维运用于大学战略管理反映了二者的相通性,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正确把握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获得更好的战略管理效果。深刻理解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是战略管理有效的基础。从生态学出发,大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战略生态环境系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发展。外部环境给大学成长提供机会,内部条件为大学成长提供保证。大学战略不再是既定的方案和指针,而是协调大学与环境关系的适应性机制;大学战略管理不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大学和环境不断对话的动态过程。具体的讲,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通过运用战略协调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以及使自己的实现生态位不断地接近基础生态位的动态过程。正确把握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战略管理有效的前提。当前,我国大学战略管理中渗入了太多的功利化思想和严重的政治化倾向,带来的是大学发展的扩张化和趋同化现象,大学战略管理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效率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对峙,这是对大学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和谐原则的背离。大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对战略管理中的专制主义因素加以改造,取决于如何对大学经营中的重商主义情结加以引导。论文指出,只有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价值追求,坚持整体性的自我实现原则和价值性效率原则,才能使大学战略管理从谋略化的政治权术和功利化的效率工具走向科学化的管理艺术,切实符合大学组织的发展要求。把生态思维融入到战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战略管理有效的保证。从生态学出发,大学战略规划不再是一个带有全盘计划性的“目标体系”,而是一种扎根于办学实践之中具有生命力的“生存逻辑”;大学战略实施不再是一系列程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围绕资源和目标进行利益协调与价值平衡的过程;大学战略评估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终结性的绩效评价,而是为了实现大学战略目标持续发挥作用的控制过程。论文指出,只有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大学实际又面向大学未来的行动路线图;只有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理念才能有效化解大学战略实施中的利益冲突与合作困境;只有运用“过程导向”的评估控制才能切实保证大学战略的合理规划、正确选择、顺利实施和适时调整。如果说大学在进化横切面上的战略管理是以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为本意,而在大学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中,战略管理则更多地融入了创新的灵魂。论文最后指出,中国大学面临的现实境遇要求大学战略管理活动应该致力于大学生存方式的整体性转换,致力于大学发展机制的动态性更新,通过“外修内养”策略来实现大学从当前战略向未来战略的转移。具体的讲,就是通过有意识的构造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空间,主动维持与外界的交换关系,使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得以自主发展;同时,促进大学文化的创新、管理结构的创新与学科能力的创新,自觉保持大学内部系统的动态平衡,避免官僚主义和组织惰性侵蚀肌体,从而实现大学的可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