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微阵列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已有实验证明在体内和体外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在体内参与组织更新、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能性。 1.材料和方法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人骨髓标本来源于39岁男性健康志愿者。按骨髓穿刺的常规方法,抽取骨髓液5ml。肝素抗凝。DMEM+F12培养液稀释后,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比重为1.077)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洗涤后,加入DMEM+F12与MCBD的混合培养液(3:2,V/V),并加入10%胎牛血清(FCS)、2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1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双抗。24小时后,吸取培养液,连同未贴壁细胞弃去。贴壁细胞继续培养,每四天更换半量的培养液,12天后细胞融合时,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消化后,细胞传代,每天观察生长情况。 1.2.诱导分化 细胞传至第四代后,在培养液中加量bFGF至10ng/ml,加10ng/mlVEGF培养,每四天半量换液,定期观察细胞生长形态,于第0、14、24天分析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1.3 流式细胞分析 细胞收集后,用多聚甲醛固定后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CD34、CD45、CD54、CD106、HLA-DR、vWF及KDR的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