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整与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发展均衡、高效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提供农村义务教育的中小学作为农村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它布局的合理与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优劣成败。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但由于缺乏适当的方法和科学的分析在实施时遇到不少问题。GIS技术目前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其空间分析功能为城乡规划和设施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处理分析手段,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本文以郸城县教育设施布局优化为例,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利用GIS网络分析功能,通过不同的可达性分析模型——距离模型、引力模型和Huff模型——计算各个学校的潜在服务学生数和平均求学距离,并与学校实际学生数对比确定适合研究本县中小学布局特征的最优模型,尝试利用此模型进一步优化布局,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和公平供给。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采用GIS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可视化表达,直观反映研究区教育资源分布状况;(2)通过不同可达性分析模型获得每个学校的服务范围和潜在服务学生数,对现状布局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对比得到适合研究区的最优模型;(3)根据分析结果,在学校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布局优化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借助Huff模型对调整结果进行验证。考虑地域差别,使分析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可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其它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