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接触网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状态检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国内外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触网作为高速铁路的大动脉,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速铁路系统中唯一的牵引供电网络。接触网支持装置工作状态的可靠性决定了牵引供电的安全可靠。小目标连接固定件作为接触网支持装置的重要组成,对保障接触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以6C系统中的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项目为依托,以检测车夜间采集到的接触网腕臂图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接触网小目标连接固定件,从定位到图片的前期处理到状态检测的三级级联检测架构。首先,针对接触网支持装置小目标连接固定件定位效果欠佳的问题,构建了包含接触网支持装置小目标连接固定件开口销和顶紧螺栓的定位数据集。基于SSD算法,依据接触网腕臂图片和连接固定件的特性,对模型的输入、层数、损失函数、default boxes等进行优化,设计了SSD512算法,实现了接触网支持装置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的准确定位。然后,针对定位到的小目标连接固定件图片样本类别数目不均衡问题以及检测手段在复杂铁路场景适应性差,鲁棒性不足等问题,对小目标连接固定件图片进行了前期处理工作。为了避免类别不均衡问题给分类器带来的模型过拟合,基于DCGAN实现了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缺陷样本的扩展,使样本类别达到了均衡;同时构建了用于小目标连接固定件语义分割模型训练的数据集,设计了U-Net8语义分割模型,并基于此实现了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的分割,滤除了无关的图像背景,在缺陷样本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的正常样本,不需要扩展缺陷样本集,加强了模型的普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基于VGG16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器和颜色分类器,用于实现小目标连接固定件的状态检测。设计了一种三级级联检测架构,并以开口销和顶紧螺栓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其他文献
风力发电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之一,以其开发技术成熟,最具规模化,被广泛应用于发电领域。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资源充足但风能密度低,因其地形为山地和丘陵,相较于可供集中连片开发的海上风电场与平原风电场,山地风电场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与普通风电场不同,山地风电场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风电机组分散、运行模式均不相同;2)集电电缆密集;3)集电网络复杂。一方面,集电网络与密集的集电电缆将导致系统中感性
弓网系统是牵引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智能检测有助于保证弓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弓网图像数据是弓网智能检测的基础条件,因此图像数据的生成与增强技术有着重要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根据收集弓网图像不同特点设计了两种弓网背景转换思路,这些转换图像增加了弓网数据的完备性和多样性。根据黑夜中弓网图像信息单一、弓网轮廓清晰的特点,本文先使用U-net分割出原图像中的弓网,再使用泊松融合将分割出的弓网
近十年,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在高寒地区已接通并规划多条主干高铁,如哈大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等。随着高寒地区高铁覆盖率提升,保障高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其中首要任务便是确保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该系统作为高铁唯一动力能源,牵引变压器是其中的关键设备,而变压器附属高压套管负责将高低压引线从变压器内部引出并与外界电网进行联络,其正常运行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为了保障高寒环境下牵引供电
在电磁推进系统中,电机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推动质量很大的物体达到目标速度,这就对电机有着输出大推力的应用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为达到大功率输出要求,常选用多相电机类型,同时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能力。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备推力密度大、内部结构简单、效率高等突出优势,考虑到大推力输出对电源及功率器件性能的高要求和电机制造的实现难度,电磁推进系统多选择采用具有各相独立式特点的多相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本文以电磁
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保障其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利用运维技术对地铁列车进行评估,掌握其当前性能并用于维护决策是目前常用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铁运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单一的评估模式也需要向全面、系统、智能转变。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作为虚实融合的最佳途径,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及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数字孪生理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能在无接触情况下通过电磁效应或能量交换作用实现能量传输的方式,具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在人体植入式设备、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在实现无线供电的同时还需要同步传输信息,来传输控制信息或反馈检测到的信号。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能量与信号的同步传输已成为扩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成为该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在供电和信号传输方面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碳中和、碳达峰要求愈来愈逼近,运输装备轻量化愈加为工程技术界所重视。在轻量化材料中,镁合金以低密度、高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较强电磁屏蔽性能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备受关注,但绝对强度低和耐磨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应用。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由于其极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润滑性能有望同时提高镁基体的力学性能和减磨耐磨性
频谱接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求在不干扰授权用户使用的前提下,根据频谱感知得到的结果接入空闲频谱并利用。动态多信道接入可以在时变的频谱占用状态情况下,实时动态地调整自身设备参数,自主选择接入空闲频谱资源。深度强化学习作为解决动态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无线通信领域里被广泛采用,其区别于传统方法,不需要系统环境的先验信息,与系统环境不断交互获得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不断学习环境的动态特征信息。
聚类集成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旨在解决单个聚类算法对数据划分中数据结构多样性的限制。它通过集成多种聚类算法以获得共识聚类。与单聚类算法相比,它可以更准确,更稳定地处理数据,并且对数据的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更好的容忍度。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良好的元启发式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由于它只需要调整较少的参数,所以运行效率十分高。其核心思想即是粒子通过与种群内其他粒子的信息交互,快速找到最佳的粒子完成优化问
微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发展了多种处理方法,如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的化学试剂、负载金属离子抗菌剂等。但这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变异或耐药性,也可能带来二次污染以及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更为安全地控制微生物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研究者们在自然界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菌方式,某些生物体具有特殊纳米结构,可通过物理机械作用快速杀灭细菌,该发现对细菌的安全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