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住区不仅指居住建筑和活动场所,不同文化影响下的特定人群,他们所持有的知识理念,信仰习惯等皆不尽相同,这些文化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空间认知与行为习惯.创建以人为本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必须尊重和鼓励反映文化和美学价值多样性的外部空间.在现代建筑空间文化内涵的研究与实践中,常会陷入两个极端:一是不做理性的分析研究,不顾现实情况,认为只要是传统的就是好的.二是不顾传统文化,照搬西方传统的空间模式,忽略了对其中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的分析与鉴别,造成了居民使用上与深层心理影响上的诸多问题.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的方法,对建筑空间中的传统文化特质加以提取与遴选,以空间评价的形式进行研究.使传统上对建筑文化的研究从感性的探讨,转入定性的分析,朝最终寻找出定量化的研究途径迈进.以文化的涵化理论及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作为研究前提,从对传统文化核心特质的分析入手.通过研究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在"天"的观念、伦理规范、对规律的认识等三个方面的异同,分析它们对建筑空间生成、居民空间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住区外部空间形式.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证调查,以多种手段对空间文化特质对居民深层心理的影响、居民空间活动习惯、居民空间意象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评价住区外部空间文化特质富有度的评价指标矩阵.矩阵分为三个部分,空间场所、空间活动与空间界面评价,共12项评价标准,28项评价指标.每个指标都确立相应的衡量标准,使实际应用时有据可依.最后,对评价矩阵的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了实际运用,以示范空间评价的操作方法,检验指标的易用性与客观性.从结果来看,使用本矩阵,可以较为便捷的发现空间环境设计中的问题,更加有说服力的评价住区环境的优劣,能够对决策机构、设计人员、空间使用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对于准确评估空间环境文化特质整体水平存在的问题,建构完善的评估体系,探索科学的建筑文化研究方法,对于城市住区规划与设计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