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中药,对其进行种类、四气、五味、归经等分析,同时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消渴的中药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消渴用药的特点及药物的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并为进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资料与方法:以“消渴”“口渴”“渴”为检索词,两人分别进行手工检索《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所有药物,借助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其所属种类、性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中药,对其进行种类、四气、五味、归经等分析,同时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消渴的中药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消渴用药的特点及药物的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并为进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资料与方法:以“消渴”“口渴”“渴”为检索词,两人分别进行手工检索《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所有药物,借助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其所属种类、性味、归经、药物演变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与《中国药典》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治疗消渴用药的演变情况。结果:(1)《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的药物共计181味,其中草部共41味、谷菜共24味、果木共53味、鳞部共8味、金石部共21味、水部共6味、介部共12味、禽兽部共12味、虫部共3味、土部1味。(2)依据《中药大辞典》对《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的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分析结果如下:四气依次为寒、平、温、凉(频数依次为81、53、29、15);五味依次为甘、苦、酸、辛、咸(频次分别为133、36、32、29、20)。(3)依据《中药大辞典》对《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药物进行归经分析,依次为胃、肺、脾、肝、肾、心、大肠、膀胱、小肠(频次分别为85、79、73、57、52、38、24、16、7)。(4)将其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消渴的药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本草纲目》中所载治疗消渴的中药多数已经遗失,现仅存13%左右,故对这部分药物应进行挖掘。(5)《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药物种类多以谷菜果木类为主,占总数量42%,《中国药典》则以草部类为主,占总数量67%。结论:(1)通过对《本草纲目》四气五味及归经的研究得出:古代治疗消渴的用药基本属甘苦寒之品,归胃、肺、脾经。(2)与《中国药典》对比发现,在治疗消渴药物的数量以及品种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深入挖掘未被《中国药典》收录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以及被《中国药典》收录却不用于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评价炎症因子与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相关性,了解其表达情况和预后。并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方对SMPP小鼠肺组织TGF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情况,探讨养阴清肺汤对治疗SMPP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检索医学文摘资料库(EMBASE)、Pub Med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搜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相关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学习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今后临床诊疗DGP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科研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材料与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及文献来源,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所有有关中医药有效治疗D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收集的研究病例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门诊的患者。共计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
研究目的及意义:运用标准化研究方法,对肺络病常见治则、治法术语进行规范化研究,为肺络病证治体系构建及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运用文献研究原理,通过筛选相关文献,收集肺络病治则、治法相关名词术语,运用频数统计方法选取频数较高名词进行初步规范。第二部分为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德尔菲法对第一部分所选取的名词进行专家意见调查,并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认肺
目的: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肥胖与血压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对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的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及IL-6、ET-1、ICAM-1、VEGF和负责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阐释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减重降压的疗效,以及通过调控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保护血管炎症损伤的机制
目的:分析老年衰弱住院患者中医9种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体质兼夹状况及营养状况,为从体质及营养角度指导老年衰弱住院患者中医临床用药治疗及患者后期生活调护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方法,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愿参加且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基于Fried衰弱表型诊断的测定,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衰弱住院患者,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评估及判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用MN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连调治本病的药理机制,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间病因病机关联性,并为日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疾病提供新的临床突破与理论支撑。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共107例,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变化,并探究HD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后续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血液透析患者,改善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材料与方法:采取横截面的研究方法,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门诊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晓试验全过程并签署知
目的:本研究通过病例数据,探究乳腺癌发病的一般情况,分析患者形伤评分与神伤评分的变化,探索形神统一理论指导中药组方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并验证其安全性,进一步阐述形神统一理论,以供临床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殷东风教授门诊及肿瘤科病房电子病例系统中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统计患者的中药组方、饮片频次;统计患者的原发病理分期、复发转移情况及理化检查等,依据形伤评分表格计算患
目的: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冰冻切片-显微切割-液质联用的牛蒡子药材发育过程牛蒡苷积累规律研究(81773852)”的一部分。为了解牛蒡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规律,本研究对五个不同生长时期及干燥的牛蒡果实,不同萌发时期的牛蒡中的牛蒡苷及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对五个不同生长时期牛蒡果实和种仁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差异比较;旨在明确牛蒡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规律,为牛蒡果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