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嗜(耐)盐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化工企业排放的高盐度含苯酚废水不仅制约了煤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对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潜在的危害。然而,常规的微生物由于不能耐受高的盐浓度,生长受到抑制,降解苯酚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既能在高盐环境下生长又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本研究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底泥中筛选出的嗜(耐)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经过苯驯化培养后筛选出能够降解高盐度含苯酚溶液中苯酚的菌株,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研究了温度、盐度、苯酚浓度、pH、碳源及氮源等因素对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其对苯酚浓度的耐受性,对其进行了固定化和混菌技术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底泥中,采用富集筛选驯化的方法,分离纯化获得2株嗜盐苯酚降解菌株H17和CL,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菌株H17与泰安郡盐单胞菌(Halomonas taeanensis BH539)的相似性达到99%;菌株CL与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rae ATCC 35538)的相似性达到99%。(2)通过间歇培养法,研究了菌株H17和CL的生长及对苯酚降解特性,在苯酚浓度200 mg/L,盐浓度10%,pH 8.0,温度30℃,添加适量外加碳源和有机复合氮源时,菌株H17和CL生长和对苯酚的降解达到最大,其生物量OD600为1.8和1.6,苯酚降解率为88%和83%。(3)通过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了菌株H17和CL在高盐度苯酚溶液中的生长和对苯酚降解特性。菌株H17和CL对初始浓度800 mg/L的苯酚降解能力提高了38%和17%;在菌株H17:CL为3:7时,对初始为600 mg/L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9%,对1500 mg/L的苯酚的降解率可达57%。表明微生物固定化和混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菌株对苯酚的耐受性,并且提高对苯酚的降解能力。(4)通过对菌株H17和CL的比对发现,菌株H17属于嗜盐菌,适用于盐浓度较高,pH波动较大的含酚废水的处理;菌株CL属于耐盐菌,适用于盐浓度较低,温度波动较大的含酚废水的处理。
其他文献
湖泊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真光层深度(zeu)表征了光在水体中的穿透能力,决定了水中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的分布,是湖泊生态系统
母差保护是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保护装置之一。变电站母差保护退出后,系统存在稳定水平急剧下降的风险,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介绍海南电网永庄变电站220 k V母
新捷达王轿车发动机由于采用了5气门双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与ABX发动机相比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文中介绍了该配气机构的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
氟代硝基苯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具有"三致性’"和"脂溶性"。相比于同等结构的氯代化合物,氟代化合物的化学稳定性更高,生物毒性更强。如果这类污染物直
某发电厂220 kV石平线出口处发生接地短路,在线路保护动作跳闸的同时II母差保护动作,跳开所有联接的元件,造成电力系统混乱。分析认为,线路接地短路电流在243断路器失灵起动
近几十年来,云南部分流域内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且持续增强,如富营养化的加剧、工业污染、水生植被的退化、外来鱼类引入等多重环境压力,从而导致了湖泊环境与生态功能出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