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国内和国外双重不利因素的挑战。从1999年开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却出现下滑,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快速下降,这促使国家全面实施了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政策实施以来,不同类型的种粮农民表现出不同的种粮意愿。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各项粮食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后的状况,探讨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意愿的政策作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查阅了相关年鉴、统计公报和相关部门公布的权威数据,汇总了历年的粮食补贴情况,数据表明我国的粮食补贴规模逐年加大。通过实际调查和参阅相关文献,总结了粮食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民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种粮大户和微型农户的粮食生产状况和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态度。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建立了种粮农民对粮食补贴及其配套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相关描述性分析。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t模型,对显著和不显著的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均进行了详细分析,尤其是对粮食补贴和补贴配套政策进行了分析。论文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国家今年大力推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总体上看,受到了种粮农民的支持,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意愿。(2)少量种粮大户希望提高粮食价格,但是微型农户在粮食价格提高上却表现出了矛盾心态,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补贴政策的积极效应,以及家庭饲养牲畜用粮需要。(3)具有对家庭收入贡献大的非农就业技能的农户,表现出了较低的种粮意愿。(4)农户如具有较大的医疗和教育负担,则倾向于种植产出更高的非粮作物或从事其他行业。(5)由于耕地面积的有限,粮食收入占农户的家庭收入比重还是太低,但如果耕地面积能扩大,农户种粮的意愿会增强。(6)良好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开展粮食生产活动;农业从业人口越多,则粮食生产的劳动力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粮意愿也会随之增强。但实证结果表明,粮食收益太低、家庭负担过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农民种粮出现复杂心态。因此,建议粮食补贴政策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创新补贴形式,完善补贴机制,加快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制化进程。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通过补贴政策和配套政策的共同改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