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三组药物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肿痛疗效,客观评价活血消肿止痛方在治疗肿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推广此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病例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年龄范围为3到6岁。患者被随机分成三个研究组,每组20个,每个组接受各自的术前治疗。三组分别为活血消肿止痛方组(下文简称中药组)、草木犀流浸液片组(下文简称西药组)、淀粉片组(下文简称对照组)。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前臂胸前悬吊固定处理,均在入院后行术前三天对症治疗,至手术当日停止使用。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第一天、治疗第二天、治疗第三天时患儿肘关节疼痛积分、肿胀程度及积分、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指标等方面变化。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记录的60例患者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对比三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评价三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1.可比性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患肢肿胀与疼痛程度、睡眠时间、手指关节活动度、毛细血管反应试验、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2.肘关节肿胀积分比较:治疗前三组肿胀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3.肘关节肿胀度比较:治疗前三组肿胀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出现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4.肘关节消除肿胀疗效比较:治疗第一天,三组消肿疗效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消肿疗效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比较未出现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5.肘关节疼痛积分比较:三组患儿入院时的疼痛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第三天,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6.睡眠时间比较:三组患儿平时睡眠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在睡眠时间长短上比较可见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第三天,在睡眠时间比较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7.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就诊时三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比较仍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8.毛细血管反应试验比较:三组患儿就诊时比较此方面发现没有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9.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前三组白细胞或C反应蛋白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性,治疗三天后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三组白细胞或C反应蛋白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比较,中药组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二组的异常发生率,而其余二组异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0.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在本研究整个过程中,接受相关治疗的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1.肝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四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活血消肿止痛方减少肱骨髁上骨折消除疼痛时间、缩短消除肿胀周期、改善局部血流微循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无且用药安全,该方对消除肱骨髁上骨折肿胀疼痛等方面具有临床实效,为今后推广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