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和水环境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国家863计划项目要求,在海水滩涂养殖试验基地建立一个大气和水环境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希望获得连续的大气和水环境数据,为环境、生物、养殖等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并尝试通过这些数据,探讨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此进行了如下的相关工作: 参照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建立自动气象站及其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7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别介绍了其中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标定工作。 采用YSI6600多参数水质测量仪对水质参数进行现场测定。参加了水质营养盐分析系统设备研制和现场调试工程,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 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完成气象、水质各子系统的系统集成,介绍在LabView实现统一的操作界面、数据存储、通讯联网平台 使用这个数据采集系统,对现场气象、水质参数进行了监测,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对水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02~2004年3年北京早稻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国际水稻研究所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研制的水稻模型ORYZA2000进行调试,并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旱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方面的适应性,进而利用该模型探讨北京地区旱稻产量与水分关系以及旱稻优化灌溉决策方案。 首先选用2003年的试验结果对ORYZA2000水稻模型进行调试,获得旱稻相关的作物参数,选用决定系数(R~2)、不等方
[目的]研究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方法]以番茄叶霉病为防治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检
2012年9月21日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发生于青岛胶南市,此次降水过程的范围小,强度大,降水时段集中,常规的天气形势对大暴雨发生的迹象表现不足,导致经验预报失败。为探究此次暴雨的
本文根据国内外同类研究,依据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在WheatSM和WHTMOD的基础上,增加小麦茎蘖动态模块(WS&TSM)、小麦产量形成模拟模块(WYSM)、土壤水分平衡模块(WTSM)和土壤-作
利用美国NCAR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实现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同化,结合中尺度模式WRF,以个例方式研究了其在不同的中尺度暴雨及台风数值预报中的作用。对2005年7月30日00:0
本文利用1959-2004年共4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日的整层积分的大气热源,并处理成月平均资料,用EOF分解方法分析其年际变化尺度的时空特征,并通过相关、合成等方法
遥感图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问题是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在研究和应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分类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基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