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诸子学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国的诸子学复兴构成了近代中国典型的“学术史事件”。通过回溯从“子学时代”到“子学复兴”之间诸子学的流变,从而把晚清民国诸子学的兴起作为“学术史事件”来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代学术倒演的“学术理路”和西学兴盛的“思想语境”,并且二者在十九世纪的时间节点上绾合。在“新旧之争”与诸子学争议方面,主要以章太炎和胡适的墨学争议为切入点探究清末民初“戊戌”一代学人和“五四”一代学人在学术研究取向上的差异,进而研究两代人的合力促使的知识转型。两人的争议主要聚焦在“诸子是否出于王官”的问题和“治经与治诸子是否一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涉及清末民初经子关系在知识转型中的现代转化及其作用。在“现代性分化”与诸子学争议方面,首先是后五四时期“科玄之争”对诸子学争议的影响:主要聚焦于五四之后胡适和梁启超的墨学争议,进而探究知识转型基本完成后思想界的分裂对于知识分子认识墨学所产生差异。两人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在墨学具有科学性的大前提下墨学的根本观念是“兼爱”还是“应用主义”,这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争议,还牵涉学术争议背后观念、背景、思想。其次是“革命”的兴起及其引发的诸子学争议:主要聚焦于郭沫若与梁启超、胡适的墨学争议,以及与左翼学人之间的墨学争议。如果说胡适和梁启超善于用西方学说附会墨子学说,那么左翼学人则试图从墨子的思想中为革命运动提供学术支撑。郭沫若以“打倒墨家店”为旗帜,主张“尊儒抑墨”,往客观学术研究的方向努力,尽管有时候事与愿违。总而言之,清末民国时期的诸子学争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合力促使着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而这一时期的“新旧之争”和“现代性分化”为审视民国学术史上的墨学争议提供了有效性线索,从中也可以窥探到学人“发明诸子学”和“非客观的客观主义”的侧面。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主体,银行发展之良窳及成效之多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地区的银行及沿海工矿企业受到较大冲击,纷纷西迁。西迁之后,这些银
为了研究内掺硅树脂乳液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防水效果及其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设计了五种不同硅树脂乳液掺量(0、1%、2%、3%、4%)的试验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了接触角试验、毛细吸盐
中国的气象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设立的观测机构留下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资料,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传教士首先来到中国,以传教、传播西方文化、科技等友
非连续性文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进步,逐渐成为重要的阅读文本形式,相应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建构成为各级学校的重要的教育内容。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自创商誉一般不入账,外购商誉才在账面上反映。许多人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也应当入账。因此对企业商誉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争议颇为激烈,尚未结果。本文试图结合虚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信息容量更大、实用性更强等特点。在高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从图文等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教学
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绿色化利用技术,尤其是以二氧化碳、甲醇等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再以碳酸二甲酯替代剧毒的光气,绿色合成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氨酯、氨基甲酸
结合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阐述了进行微型法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加强环保思想教育、开发微型实验项目和变革实验仪器,达到从根本上减小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