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分组交叉选穴耳穴埋籽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确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P、VIP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耳穴埋籽治疗中风后便秘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求开展针对性强的耳穴埋籽操作方法,精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三科住院且符合中风后便秘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5例。两组均在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针对便秘症状的常规选穴耳穴埋籽,于每日早、中、晚、睡前共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1~2min;试验组进行分组交叉选穴耳穴埋籽,即结合耳穴的选穴原则,针对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理来选取三组穴位,交叉使用三组耳穴进行治疗,三组功能效穴兼顾共同起到治疗作用。两组在用物、取穴手法、按压方法、按压时间等方面均相同,两组疗程均为两周。干预前对所纳入的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分别用Bristol粪便量表、便秘临床评分量表、血清SP、VIP含量、疗效判定标准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开始后进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以上资料均经双人双次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设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前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中风病程、中风类型等)、Bristol粪便量表得分、便秘临床评分、血清SP、VIP含量四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干预前一般资料、粪便性状、血清SP、VIP含量、便秘程度等基线水平基本一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ristol粪便量表得分、便秘临床评分总分、血清SP、VIP含量变化,两组干预后效果均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Bristol粪便量表得分、便秘临床评分量表中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辅助各维度和总分、血清SP、VIP含量、疗效比较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在便秘临床评分量表中排便困难、完整性、疼痛、失败、病史等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分组交叉选穴耳穴埋籽能更有效的促进便秘的改善,且见效更快,尤其在改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选穴耳穴埋籽。2.分组交叉选穴耳穴埋籽较常规选穴耳穴埋籽能更显著的提高血清SP的含量,降低血清VIP的含量。3.耳穴埋籽应用分组交叉选穴方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可能是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强胃肠蠕动、对血清中SP、VIP含量调节、重塑排便反射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