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应该从“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育成绩,更要关怀学生的情感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涵盖了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新课改的大浪潮下美术学科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随着初中艺术科目成绩被纳入中考,美术课得到了学校的进一步关注,而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重视。但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初中美术欣赏课大都沿袭着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课堂的倾听者、教师的模仿者,机械性的对老师的动作、语言进行重复,久而久之面对单一、枯燥的课堂活动学生便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因此,应该探讨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来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导向,教师通过创设有感染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这与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课改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PBL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使其更贴合欣赏课的教学实际。本文首先对PBL教学模式与美术欣赏进行了理论综述,并对PBL教学模式在美术欣赏课中的适应性加以说明。然后在对几所乡镇中学的师生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教学现状以及问题情境在欣赏课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接着在本文的重点章节,对PBL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情境进行了解释,并针对美术欣赏课的特点划分了不同的问题情境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案例设计。明确了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的内容,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最后阐述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并对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美术欣赏课旨在改善目前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少自主探究意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问题脱离真实情境、课堂活动枯燥等现状。PBL教学模式强调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契合,希望PBL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朝着更专业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