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介导眼部靶向给药体系构建及表征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叶酸受体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靶向视网膜母细胞瘤药物载体奠定基础。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医用生物材料,可与靶向药物或含双官能团的醛化学偶联,制成前体药物制剂,以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增强药效。本课题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以实现局部给药,药物缓释,同时改善抗肿瘤药物在眼内的生物利用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拓展了新途径。  方法:实验首先进行叶酸受体表达的检测,采用Trizol法提取Y-79细胞、APRE-19细胞中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样品中叶酸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叶酸受体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接着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通过将叶酸制备成叶酸活性酯,再将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图谱(1H-NMR)分析叶酸与壳聚糖是否偶联成功。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叶酸壳聚糖偶联物(CS(Ⅰ)-FA/CS(Ⅱ)-F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最后进行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载药,以TA为模型药物,以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CS(Ⅰ)-FA/CS(Ⅱ)-FA)为载体材料,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和膜水化法制备TA-(CS(Ⅰ)-FA/CS(Ⅱ)-FA)载药纳米粒,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技术对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行为的研究。  结果:Y-79细胞中FR-α的mRNA表达水平是ARPE-19的4倍,说明癌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基因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FR-α/α-Tublin条带灰度均值及标准差在Y-79和ARPE-19细胞中分别为0.258±0.008和0.191±0.003,其中,FR-α在Y-79细胞的表达水平比ARPE-19细胞高1.35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叶酸与壳聚糖比较,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红外图谱特征峰发生明显变化,在1655cm-1左右和1557 cm-1左右处出现新峰,同时叶酸壳聚糖偶联物的1H核磁光谱也发生明显变化,在2.53ppm出现了新的特征峰,由此表明叶酸与壳聚糖接枝成功。经荧光分光光度计F-4600测定叶酸壳聚糖偶联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在0.02mg/ml~1.7mg/ml之间,所以当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值时,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将通过自组装法形成表面亲水核心疏水的纳米粒;体外研究表明,含有等量的曲安奈德(TA)的样品中,负载TA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显示出更好的释药性能。  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广泛高表达叶酸受体,这为开发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靶向药物奠定了基础。本课题成功研制了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新型载体,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体外释放缓慢,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和云计算概念的兴起,移动云计算已经被认为是移动服务的潜在重要技术。移动云计算是将云计算应用到移动环境中,解决了在移动计算中讨论的移动终端性
摘要:纵观英语高考试卷,我们都知道阅读占了很大的分值,是英语学习中的“大咖”。但是,中学生往往对阅读有一种畏惧心理,他们的词汇量、句型理解、语法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水平。另外,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若有不当,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将联系笔者实际分析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帮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英语阅读;现状及问题;对策 
为消除图像压缩编码中经常产生的块效应,重叠变换作为一类改进的变换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之后关于它的一系列高性能的数据压缩算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与研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IT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所依托的最核心技术之一。它集Internet技术、嵌入式技术及
乐清湾的自然条件优越,历来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和贝类育苗基地。另外,乐清西门岛又是我国红树林人工引种的北界,又是2005年2月由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的浙江省首个国家级海洋
无源毫米波探测技术利用目标与背景的辐射特性差异实现成像,在军事侦察、反恐维稳、飞机着陆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但是,现有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分辨率难以满足需求。多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