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因利用了辐射的偏振信息而在目标探测识别领域尤其是真假目标识别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红外目标探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红外辐射的偏振特性易受环境影响,难以获得理想的探测效果。因此本文从红外辐射偏振特性产生的物理机制出发,重点分析物体红外自发辐射偏振特性,为应用红外偏振探测技术识别假目标提供技术支持,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光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从光的波动方程出发,对偏振特性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然后介绍了目前描述偏振特性的常用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偏振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常用的偏振光学元件。建立了光滑表面目标红外自发辐射偏振特性的数学计算模型。该模型从光波的传输方程出发,利用物体红外发射率完成自发辐射偏振度的计算。结果表明,物体自发辐射存在偏振特性,通过模型计算,分析讨论了自发辐射偏振度随发射角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材料之间偏振特性的差异,初步系统性研究探索了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原理与特性,验证了其用于识别假目标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在光滑表面目标自发辐射偏振特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研究考虑表面粗糙情况下的自发辐射偏振特性。建立粗糙表面的微面元模型,并根据粗糙表面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研究内容中拟定粗糙表面中的微面元法线服从高斯分布)将微面元的偏振分量进行统一转换,然后计算粗糙表面的相干矩阵并用相干矩阵表示偏振度。结果表明,粗糙表面自发辐射的偏振度随粗糙度增大而减小。本文通过目标红外自发辐射偏振特性的数学模型对不同材料目标自发辐射偏振度随发射角的变化趋势及表面粗糙度对偏振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研究的理论和获得的结果为应用红外偏振探测技术识别假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奠定了理论基础。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将考虑表面粗糙度较大和大气传输过程等因素对偏振特性的影响,逐渐改进完善模型,以得到更精确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后期实验设计与测试验证,推动相关工作取得进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