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三姐歌谣”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壮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许多传统文化著作对外译介取得长足进步,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翻译项目报告为对漓江出版社委托笔者翻译《山歌好似红河水——刘三姐山歌集》一书部分书稿(第一辑与第二辑)全程的总结梳理,旨在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并为相关翻译重难点提供解决方案,以期促进我国壮族文化及民歌对外译介。本项目之前,仅有较小一部分刘三姐山歌通过彩调剧、电影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媒介对外译介,不成规模。并且,相关的翻译研究也屈指可数,范围较窄,不成系统。本翻译项目报告将尝试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本次翻译实践使用许渊冲“三美论”作为指导原则,旨在传达壮族刘三姐山歌中的形美(诗行长度、整齐、对仗等文体特征)、音美(韵律、节奏、音韵修辞等音韵特征)及意美(修辞、情感内涵及意境)。本报告将给出对原文中上述特征的分析,并给出对如何在英语诗歌中表现出上述特征的详细讨论。最后,报告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上述美学元素在英语诗歌中具体实现的各种方法,包括表达的简化与深化、信息的合理增删、断行、信息分布调整、语序调整、同义表达、破格的使用、合理想象、场景的诗化等。报告还指出了可使用押韵词典来辅助实现诗歌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