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指数作为描述股票市场整体表现的重要指标,它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序列隐含着股票市场的各类信息。通常情况下,股票指数往往都是小幅度的平稳变动,但在重大事件影响下,资产价格发生跳跃性变化或剧烈波动,引发过度反应,加剧市场风险,这对投资者、风险管理部门及政府监管机构都是极为不利的。本文重点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我国上证A股市场的短期过度反应。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过度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其次,创新性地将滚动窗口下的变参数动态VaR模型作为确定重大事件日的方法,并进一步筛选与匹配出对应的重大事件,该方法是对原有方法的优化,有助于弥补固定阈值法与均值标准差法的缺陷;再次,使用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理论梳理过度反应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路径;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证A股市场的短期过度反应进行实证分析,为更全面地比较股市在不同重大事件类型下的短期过度反应差异,将整个重大事件样本根据事件的利好与利空、是否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是否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事件日的形成期与检验期是否出现其他重大事件等划分为若干子类;最后,使用三因素模型来验证风险因子的改变是否为引起市场短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国上证A股市场在重大事件影响下产生了短期过度反应,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股市在不同重大事件类型下的短期过度反应特征略有不同,其中上证A股市场在重大利空事件、经济危机与非经济危机期间的事件、涨跌停板制度实行前后的事件、无重叠事件类型、反转事件类型等七种类型下产生了较明显的短期过度反应,通过构建反转策略组合均能够获得超过市场表现的超额收益率,表现优于买入并持有策略。相反,上证A股市场在重大利空事件与动量事件类型下未产生显著的过度反应,反转策略组合的收益率为正,但却没有明显优于市场表现。此外,三因素模型对股市的过度反应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不是引起股市短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三因素模型来说,规模因子的回归系数在全样本、重大利空事件、经济危机期间、反转事件类型等四种情形下均显著为正值,说明在这些情形下,小规模股票对重大事件更敏感,更容易发生过度反应;大多数事件类型下的账面市值比因子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值,说明低账面市值的股票比高账面市值比的股票更易产生过度反应。综上,我国上证A股市场的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在重大事件的影响下会发生短期过度反应,为行为金融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过度反应特征改善交易体系,制定更合理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