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作为反映万物起源、自然现象和人类对社会生活探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作品,又在人类社会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经加工后而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体现了早期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等等。在当代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神话独特的教学价值却不容忽视,它对儿童某些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神话类文本究竟有着怎样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学中,神话类文本教学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应如何正确分析此类文本的教学重点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呢?这些问题促使笔者开始了对神话类文本进行探究。对此,笔者选择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盘古开天地》一课进行课例分析,试图在对不同教师执教该课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名师教学对一线教师在进行神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启示,并提出建议。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小学神话类文本及其教学价值。目前人们对神话的定义呈现多样性,所以笔者通过将神话类文本与其他相似文本进行比较,使其更加明了,试图挖掘神话类文本的特征,最终总结出神话类文本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价值。第二章,《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评析。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对课例的相关背景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深度解读《盘古开天地》的文本、对故事所涵盖的精神价值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然后对张祖庆、李卫东两位语文名师的教学以及一位小学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和评析,分析名师执教该课的过程和亮点,审视如今一线教师在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章提出相应建议提供支撑性的材料。第三章,基于课例分析的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建议。根据笔者在上一部分评析两位语文名师的《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进而尝试总结在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的启示。比如在把握神话类文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文本解读,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着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