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声传译的难点在于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重任务处理。在短时间内译员如若想在接收到完整信息后整体输出,势必会形成巨大的记忆负担,进而影响到对下一语群的接收和处理,这就要求译员在语意暂未完整之前就要给出反馈。交传尚且可以一边听解一边归纳,再按照符合译语习惯的方式进行输出,但同声传译不允许等到语意甚至意群完整后再译出,且时差越大记忆负荷越大。在这个过程中译员如若大幅度调整语序结构,不但花费大量精力造成处理负担,还会影响到对正在接收中的下一信息的处理。尤其是在主讲人语速较快、逻辑迁移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否找到一个兼顾信息完整度和减轻处理负荷之间的平衡的方法?在此需求下,采取“顺句驱动”的处理方法不失为一个保险且高效的策略。“顺句驱动”有着“少移位”这一明显特征,即尽量以源语为主线来加工译语,从而降低译员记忆负荷。“顺句驱动”理论的应用常见于西方,由于英汉双语句式结构较为相近且从业者众,故而有着广泛的实践素材。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法在日汉双语切换方面就完全无用武之地,相反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采取尽量缩减语序调整的“移位”,合理使用代词替位、分割、附加等方式,尽量按照源语的自然语序推进译语的输出,这一方法在日汉同声传译中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报告以西南学院大学中岛和男教授系列讲座之一的“国语与国家”学术报告的同声传译实践为主要研究范围。笔者在听取主讲人先前的讲座后发现主讲人语速和逻辑切换都较快,对笔者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笔者结合日常所学,了解到“顺句驱动”属于同声传译中的基本策略,随即带着这一意识在此次实践中做出尝试,在本次实践中摸索“顺句驱动”在日汉同声传译的具体应用,探寻其适用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