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非母亲个体(成年雌猴、青少年猴和成年雄猴)对婴儿的照料行为,即非母亲照料行为(Allomaternal behavior),直接影响新生婴儿的存活和发育、以及婴儿母亲的日常活动,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隶属于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物种,具有集群而居和特殊的重层社会结构的特性,是探讨灵长类复杂社会中非母亲照料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的理想研究对象。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采用焦点动物法和瞬时扫描法,对神农架大龙潭川金丝猴人工投食群的非母亲照料行为进行研究,特别关注非母亲照料婴猴期间,母亲的活动时间分配,以探讨在川金丝猴中非母亲照料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期内共有10只婴猴顺利出生,选取其中8只婴猴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时间从婴猴出生当日到6月龄,记录到非母亲照料行为的总时长约30小时。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的婴猴在出生当日(0日龄)就得到非母亲的照料,非母亲照料行为的表现形式依据时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怀抱行为、接触行为、理毛行为、哺乳行为和携带行为。(2)非母亲照料总时间与婴猴月龄负相关,其中青少年猴、成年雌性参与照料的时间随婴猴月龄增加而减少,而成年雄性参与照料的时间随婴猴月龄增加而增加。婴猴性别对非母亲照料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照料者的生育经验对非母亲照料时间和照料类型有显著影响;婴猴在一雄多雌单元内的出生先后对非母亲照料时间和照料类型没有显著影响,照料者的性别对非母亲照料时间和照料类型有显著影响。(3)母亲活动分配与婴猴所处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母亲照料婴猴时,母亲活动主要以休息和理毛为主,极少时间携带婴猴移动;当非母亲照料婴猴时,母亲的取食、移动和理毛时间都明显增多,休息时间明显减少。总的来说,非母亲照料行为时长与婴猴月龄呈负相关;非母亲照料行为与婴猴性别和出生先后无关,与照料者性别和生育经验有关,没有生育经验的青少年雌性是最主要的非母亲照料者,支持了学习育幼假说;当非母亲照料婴猴时,母亲的取食和理毛时长明显增加,增加了取食效率,帮助并节省了母亲的能量消耗,支持了母亲压力缓解假说。因此,非母亲个体积极照料婴猴既能学习到育幼经验,又能帮助母亲获得更多取食时间,满足母亲的清洁和社交需求,有利于婴猴得到更好地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