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细胞因子IL-1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蛋白P-gp表达调控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侵害小关节,具有对称性小关节慢性破坏的特点,晚期可进展为全身多个关节结构及功能受损。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仍首选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许多患者出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症状反复发作,这可能与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产生相关。其中,家族成员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它发挥能量依赖泵的作用,可以把药物转运出效应细胞。IL-1β作为RA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因子,贯穿于疾病进展全阶段,加重炎症反应。我们前期研究成果已经证实在RA患者淋巴细胞中,随着IL-6、IL-17的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P-gp表达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通过观察RA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耐药蛋白P-gp的调节,进而探索对P-gp介导下的耐药性。目的:通过炎性细胞因子IL-1β来探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IL-1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初诊RA患者20例,采集上述RA患者外周血,离心血清,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以及蛋白水平上进行研究,用CBA试剂盒对研究对象的IL-1β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分离淋巴细胞,设立淋巴细胞培养组,包括空白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IL-1β组,用RT-PCR的方法测P-gp mRNA的表达水平,罗丹明123实验(Rhl23荧光强度代表Rhl23的蓄积量,从而间接反映的P-gp功能)检测P-gp的功能。同样地,复测不同时间下P-gp的mRNA水平及功能。结果:1.CBA对初诊RA患者的IL-1β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将不同RA患者外周血的IL-1β水平与健康对照组IL-1β的数值相比较,RA患者IL-1β的水平增高(P<0.1)。同时将RA患者IL-1β的水平与P-gp mRNA的表达相比,两者之间目前尚无关联(P>0.1)。2.RT-PCR的方法测RA患者P-gp mRNA:在0ng、5ng、10ng的IL-1β作用下,P-gp mRNA表达水平不同(P<0.1)。进一步对0、24、48小时每个时间上的三个浓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24和48小时的时间水平上不同浓度处理有差异(P<0.1)。在24和48小时时间水平上,5ng和0ng组相比升高(P<0.1)。随0、24、48小时的培养时间延长,P-gp mRNA表达水平有差别(P<0.1)。在同一浓度水平,5ng作用下24、48和0小时相比均升高(P<0.1),以48小时明显(P<0.05)。3.罗丹明123实验检测RA患者P-gp的功能:在0ng、5ng、10ng的IL-1β作用下,细胞内Rhl23的荧光强度无差别(P>0.1)。随着IL-1β刺激0、24、48小时时间延长,细胞内Rhl23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少(P<0.1)。在同一浓度水平,5ng作用下48和0小时相比减少(P<0.1)。结论:1.初诊RA患者外周血IL-1β较正常对照升高,与P-gp mRNA的表达尚无显著相关。2.在IL-1β特定的浓度和时间影响下,初诊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浓度和时间相关,为探索IL-1β对P-gp作用下的多药耐药性做了研究基础。3.在IL-1β特定的浓度和时间影响下,初诊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功能显著增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浓度和时间相关,同样地,为探索IL-1β对P-gp作用下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款消化内镜下新型双极电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新型双极电刀与传统单极电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差异。离体动
目的:检索2011-2018年我国护理核心期刊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文献,分析当前该主题的研究热点,为我国糖尿病注射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3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分析昆山周市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近年来高血压流行情况,评价近年来社区慢病管理工作效果,找出需要进行干预的目标人群.方法:基于周市镇6年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数据,使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7.07-2018.12期间在某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75名护生进行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arrhythmia)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范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研究样
目的:判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的10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主,通过计算机表法分组处理,将全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在产科危重症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选用护理方式的不同,在我院2016年03月至2020年03月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当中选取7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作
目的:探析小儿支气管炎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分析2018年5月-2020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40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接受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