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的“亲戚”——洪洞走亲仪式的民俗志考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洪洞走亲习俗活动的田野调查,围绕着“走出来的亲戚”展开讨论。本文在对作为文化表演的走亲的描述基础上,揭示了仪式中的物品、行为等的象征意义和人神交流、人际交往的象征秩序;通过走亲仪式背后的国家与社会、群体的复杂互动及其潜藏的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探讨了民间文化如何顽强或策略性的表达自己。  除绪论、结语外,论文主体部分由六章构成,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中心,六个论述层次”而概括。一个中心指的是以“走”为中心,以“亲”为题眼,围绕着“走亲”展开了六个章节分析:  第一章:什么是走亲?——走亲的文化表演。本章从文化表演的视角出发,把走亲仪式置于民众生活世界的场域中,将其放大化、戏剧化。同时,笔者置身于表演的现场,参与其中,以一种“民俗内观”的眼界,力图呈现走亲仪式文化生态的视觉整体和文化意义。  第二章:为何走?——走亲的合法性支撑。本章通过对流传于洪洞地区的娥皇、女英神话传说的口头文本的梳理,探讨了娥皇、女英传说如何使亲戚网络关系得以缔结,如何作为合法性支撑展开仪式行为的。并且,通过对比分析娥皇女、英在“大传统”中的主流形象和在“小传统”中的地方形象,考察了娥皇、女英传说的“本土特色”。  第三章:在何时何地走?——走亲的时空场域。本章主要考察了“走亲圈/信仰圈”“庙/家”等仪式空间观念和仪式的“常与非常”的生活节律及仪式时间的“合法性”、“稳定性”,认为在仪式让民俗生活与多重交往互动关系汇集于同一场景中,形成了充满节奏感和地方感的仪式生活。  第四章:何人走?怎样走?——走亲的角色和交往性行为。本章以“仪式馈赠”为切入点,通过对走亲仪式中的物化表述、仪式行动进行了文化意义上的解读,考察了人神交流、人际交往的象征秩序。民俗物是“多重象征的凝聚体”,不仪具有言说表述功能,还具有实践的功能意义。仪式行为馈赠对村落生活中人神关系、社群网络关系的构建与凝结、对地方社会认同感的缔结等具有功能性特征。仪式中物的流动、行为的馈赠折射出了一种村落共同体之间结构化的交往模式和交换体系。  第五章:何以坚持在走?——亲情的维系。亲属关系除了在仪式的时空秩序中集中展演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亲情关系依然在实践着、维系着。本章将从社会心理、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个人推动四个层面考察日常生活中的亲戚互动关系。  第六章:为何走了又停,停了又走?——亲戚关系的调适和拓展。本章主要通过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三重维度,考察了走亲仪式伴随国家政治沉浮的历史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力图揭示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走亲仪式的文化传承在现代化背景下呈现一种怎样的调适性特征。  走亲仪式以象征的形式透视出村落生活的结构,凸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神、村与村之间的互动方式,将生活的世界、想象的世界、社会的世界融合起来,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一种理解和阐释。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考察了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PTFE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磨损形貌.结果表明:15%GF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改善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obot structures, in particular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 is widely systematized by different structure synthesis methods. Rec
对不同铬含量的Cu-Ag-Cr系合金进行了时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0.1Ag-0.36Cr合金固溶后,时效析出作用明显比Cu-0.1Ag-0.11Cr增强;经40%变形后,在440℃×(2~4)h时效后其硬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