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析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等涉及氢的制备与利用。在碱性介质中,上述应用的阳极析氧过电位太高,实际生产中能耗大,而且电极的稳定性能不理想,这些是制约当前氢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析氧阳极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O3和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NiCo2O4。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NiO3,共沉淀法制备了NiCo2O4,并对其表面形貌、组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制备的LaNiO3粉体为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结构为钙钛矿晶型;所制备的NiCo2O4为微米级,结构与尖晶石的标准谱图吻合。采用镍阳极,在Watt镀镍液中加入这些复合氧化物粉体,通过复合电沉积制备N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电极。经探索,制备的Ni/LaNiO3复合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镀液pH=5.8、阴极电流密度jk=90mA/cm2,慢速磁力搅拌,在此条件下所得Ni/LaNiO3复合镀层中LaNiO3的质量含量达到约60wt%。而Ni/NiCo2O4复合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镀液pH=6.2和阴极电流密度jk=100mA/cm2,慢速磁力搅拌时,所得复合镀层中NiCo2O4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为30.6wt%。研究了增加电极比表面积来提高电极析氧电催化性能,制备了多孔Ni/NiCo2O4复合电极,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镀液pH=6.4,阴极电流密度jk=80mA/cm2,镀液中NiCo2O4浓度为60g/L,Al粉浓度为50g/L,施镀温度T=45℃,磁力搅拌速度n=400r/min,所得镀层中NiCo2O4的质量含量为8.31wt%, Al含量达到1.28wt%。采用循环伏安、阳极极化、小幅度恒电位阶跃、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电极在5mol/L的KOH溶液中的电催化析氧(OER)性能。结果显示,它们的起始析氧电位由负到正的顺序依次为:多孔Ni/NiCo2O4复合电极(0.250V(vs.HgO/Hg,0.1mol/LOH-,以下相同)),Ni/NiCo2O4复合电极(0.320V),Ni/LaNiO3复合电极(0.410V);电极比表面积次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多孔Ni/NiCo2O4>Ni/LaNiO3>Ni/NiCo2O4>Ni。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三种电极的析氧反应机理基本相同,但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不同。多孔电极是由吸附和电化学反应混合控制的。恒电位长时间电解实验研究了电极的析氧稳定性,在5mol/L的KOH溶液中的析氧电位下连续电解20h,发现三种电极析氧稳定性较好,且多孔电极的析氧表观电流密度最大。进一步说明了多孔Ni/NiCo2O4复合电极具有较强的析氧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现如今,无论从航空航天技术和核设备工程到微电子或者结构工程应用,复合材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这一现实以及数值试验在结构和工业生产过程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力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经营挑战,赊销贸易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拓展销售范围、维系客户关系的主要内容。企业如何防范赊销风险也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赊
中国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中,急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文章在释义"工匠精神"含义的基础上,在从社会、产业、学校层面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培植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基础
目的完善苍耳合剂现有质量标准,使之更加规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三氯甲烷-乙醚(5∶1)为展开剂,木兰脂素对照品为对照,鉴别苍耳合剂的主要成分辛夷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今天的经济已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的和一体化的经济,是一个既高度分工又高度综合集成的经济,诸如资金、人员、管理和品牌等资源不再像以前那
形成性评价和语言学习策略是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从
投标报价是工程投标和业主招标的核心,投标单位通过宏观角度出发用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对工程总报价进行控制,力求达到既能中标又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品牌差异化”策略 ,打造“强势品牌” ,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 ,是 2 1世纪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我国企业目前市场营销的管理理念和品牌管理活动的现状如何 ?存在
转眼之间,我带领这批幼儿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跟他们相处的这三年的日子里,看到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不少事情都能够自己解决,我的心里非常的欣慰。马上就要到毕业的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大多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则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各项智能均得不到发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