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由市场,由市场主体发挥主动性,主动决定交易资金利率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市场经济,同时央行管制的利率制度不能够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导致资金配置低效的问题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之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的推进,在2015年末全面取消了利率管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对于建设更加合理的经济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价格由市场决定使得资金配置更加高效,也给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各国的改革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经济危机,大面积的银行倒闭,银行风险骤增等等问题在各国出现。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国应该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且明确影响的途径和程度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促进商业银行顺利度过改革时期并且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本文在现有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前两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综合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测度,总结了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接下来提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是利率传导效应、风险传导效应和竞争传导机制。最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渠道有净利差、业务结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文章的第四部分,统计了我国最近二十年的存贷利率的变化同时分析了近十年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基本符合上一章的理论分析,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净利差缩窄、风险状况更加复杂,业务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文章的第五部分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是否成立,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近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证明利差水平和利率市场化系数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GDP增长率以及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提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成本收入比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除此之外,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盈利能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我国非利息收入发展程度较低,对提高盈利能力的贡献较弱。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否不同。综合实证的分析结果,证实了利率市场化从方方面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在文章的最后,在综合上文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盈利提升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应给出了积极有效的发展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平稳发展;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最后要积极创新,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入,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如果商业银行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盈利结构同时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发展的互联网化,加上相关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会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建设起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的银行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探讨综合防治措施教育在乙肝预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 1月本院进行体检的身体健康的人员40例进行研究讨论, 且选择的这四十个正常人都来自
每年两会都是全国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也是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创新的竞技场。今年两会,全国媒体推出了例如AI主播、机器人主持、VR、5G、Vlog等高科技报道工具。其中,Vlog作
<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是润物无声、不着痕迹的。在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时带给我们惊喜,但也有部分课堂由原先的"满堂灌"转而
期刊
长征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这一精神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探讨长征精神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有助于我们传承和践行长征精
面对无线与移动计算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移动计算技术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验手段等,根据无线移动技术前沿性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基础,对移动计
因材施教"是基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而实施不同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