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鉴定是是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区分物种,特别是那些珍稀濒危以及具有经济意义的重要物种,因此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1月,在衡阳市岣嵝峰的王马凼发现了未知的两栖动物,经外形的可数性状特征与可量性状特征的比较鉴定,初步判断为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Urodela小鲵科Hynobiidae小鲵属Hynobius的物种。对于两栖动物的物种鉴定,除借助外形特征外,还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解剖,甚至利用生物化学的手段,从分子水平进于DNA鉴定,才能准确的判断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经历史资料查阅获悉,小鲵科在湖南省区域内仅发现2种,即分布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保护区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和分布于永州市祁阳县祁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挂榜山小鲵H. guabangshanensis,岣嵝峰不曾记录有小鲵分布。从地理区域上判断,祁阳的挂榜山与衡阳的岣嵝峰属于同一山系,岣嵝峰发现的物种极有可能与挂榜山小鲵有关系。对于该物种的判断,不仅仅关系到它的身份确定,还涉及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和进化规律。鉴于此,我们除进行了传统的形态特征比对外,还作了野外实地调查,对其生活习性、环境生态以及周边人为活动做了系统调查。另外,还利用线粒体DNA CO I基因序列保守性的特征,利用TaKaRa公司的试剂盒对所采组织进行了总DNA的提取,然后设计了特殊的引物,利用PCR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了扩增,最后经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测序,获得了岣嵝峰小鲵的CO I590bp基因序列片段。从而弄清了该小鲵的真正分类归属,以及该小鲵在岣嵝峰的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为该物种的分类地位的确定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最终确定发现于衡阳岣嵝峰的小鲵为挂榜山小鲵H. guabangshanensis。2.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挂榜山小鲵在岣嵝峰仅在岣嵝峰的王马凼有分布。3.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我们推断该地挂榜山小鲵可能系人为带入所致。4.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将传统分类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会使分类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5.对于挂榜山小鲵人为引进至岣嵝峰的原因及后果做了详细分析,呼吁人们不要盲目人为引进。6.针对挂傍山小鲵这种濒危物种,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