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惰性角膜溃疡又称为慢性角膜上皮糜烂,是一类不能通过正常创伤愈合过程而愈合的慢性角膜上皮溃疡,惰性角膜溃疡常常多发生于中老年犬,是临床中常见且难治疗的一种角膜疾病。通常在使用滴眼药、角膜清创术、格状切开术、金刚砂车针角膜上皮去除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会考虑进行结膜瓣手术治疗。本文提出一种改良的结膜瓣手术,以传统结膜瓣手术为对照,研究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为来自临床的12例惰性角膜溃疡患犬,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组,B组为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各为6例。同时进行自家血清与角膜上皮生长因子的局部点眼治疗,分别在第7天、第14天,第30天来院复查。通过对犬的角膜混浊度、新生血管情况、荧光素钠染色的结果进行评分,以此来评价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惰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得到以下结果:(1)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角膜混浊度得分方面:在第7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3.16±0.41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2.83±0.41分。得分结果表明,混浊度都普遍较高,但A组的角膜混浊度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第14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2.67±0.59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1.55±0.58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角膜混浊度较第7天时有所下降,B组也较第7天时有所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30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0.83±0.41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0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角膜混浊度较第14天明显下降,但是仍然有斑痕存在,角膜不够透明,B组溃疡处角膜几乎完全透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情况方面:在第7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1.16±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2.16±0.75分。得分结果表明,两组角膜均开始出现新生血管,B组明显高于A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14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1.83±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2.83±0.41分。得分结果表明,B组新生血管增加,A组新生血管也比第7天复查时增加,但少于B组,B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30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0.16±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0分。得分结果表明,B组痊愈,角膜几乎完全透明,几乎没有了新生血管,A组较第14天时新生血管数量大幅减少但仍然还有少量新生血管,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3)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得分结果说明角膜破损情况方面:在第7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2±0分,B组得分结果为1.33±0.52分。得分结果表明,两组角膜均有着色,但是B组着色点少于A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4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1.33±0.52分,B组得分结果为0.67±0.52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和B组的角膜着色点较第7天都有所下降,但是B组着色点少于A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30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0.16±0.41分,B组得分结果为0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和B组角膜着色点较第14天时都大幅度减少,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4)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传统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角膜溃疡愈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改良边缘结膜瓣治疗的角膜溃疡愈合6例,治疗有效率为100%。(5)两种手术的总治疗时间方面:进行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的6例病例中,角膜愈合周期最长的为5周,角膜愈合周期最短的为4周,5例患犬的愈合时间为4周,1例患犬的愈合时间为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16周;进行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的6例病例中,6例患犬的愈合时间均为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周。由此可见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与传统结膜瓣在浅表惰性角膜溃疡治疗时间方面,虽然改良结膜瓣的治愈时间比传统结膜瓣稍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结膜瓣存活率较传统结膜瓣遮盖术高;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新生血管退化程度较传统结膜瓣遮盖术高,减少了胶原纤维的不规则排列,从而减少了瘢痕的形成,提高了角膜的透明度。两种手术方法都可以促进角膜溃疡的愈合,并且溃疡愈合时间基本一致,但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愈合时间稍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