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否具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评判我们的基本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标准。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进步的要求。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内容,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和要求,甚至出现了信息技术越发展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越迷茫的现象;在教学过程的把握方面,也没有从理论上去深入研究。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新的课程理念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教育蓝图。三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课堂教学关注和完善。因为课堂教学行为是各种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载体,并且能够将课堂教学中的众多因素连接起来并发挥作用。虽然,课堂学习的效果不能完全由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决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清晰明了的陈述、恰当的提问、适时的指导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研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采用问卷调查、互动分析法、课堂观察方法,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行为、讲解行为、演示行为、操作演示行为、指导行为、评价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视角,探寻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策略,为信息技术教师反思自己的目标意识和调节教学行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