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广告乐于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巧妙运用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商品信息和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文章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指导,对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含有多模态隐喻的平面广告的筛选,文章一共从100则含有多模态隐喻的平面广告中选取了16则样本。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有两种构建方式,源域和目的域完整地呈现(42%);源域部分呈现而目的域全部呈现(58%)。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是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映射基础,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感观相似性(32%)、功能相似性(17%)、情景相似性(18%)、象征相似性(21%)。且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都都可以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网络进行分析。而文章所选用的16则案例均具备这些属性,且在特定的研究框架内,某些属性特别突出。定性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搜集整理的平面广告语料中的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输入空间的视角来挖掘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构成方式,即多模态隐喻的选择性映射机制;以类属空间为切入点,考察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相似性的类型,即多模态隐喻的关键关系映射机制;以整合空间为基点,并借助四种不同的整合网络结构对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整合分析,即多模态隐喻的层创意义形成机制。  通过分析文章发现,首先,基于多模态隐喻而产生的广告形象新颖,生动,不仅激发了受众对商品信息的好奇和兴趣,而且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平面商业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更加注重以图片模态呈现的源域;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一般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且以文字模态呈现的源域多采用直截了当的语言,简洁,凝重,令人振聋发聩。再者,平面商业广告和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多以创造相似性为映射基础,能给受众带来更强的震撼力,从而更好地推销目标产品,推广目标理念。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整合有助于更精准地推导出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层创结构,即,平面广告中目标产品的凸显优势或目标概念的核心价值。  最后文章认为,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运用能更突显目标产品的优势,有效增强了目标理念的力度;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能更深刻地揭示出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从而可以发现含有多模态隐喻的平面广告可以激发人更强的想象力,从而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和说服力。从理论上层面看,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有效指导;从应用层面上看,文章希望能为广告策划者创造新颖别致的广告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受众更好地理解广告信息提供一种思路。
其他文献
隐喻,作为一种复杂的修辞语言,吸引了众多理论家对其不同角度的阐释。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实现了从语言现象到认知领域的突破。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
晚清是一个文学救亡的时代,也是一个伪译繁荣的时代。面对民族危亡,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他们沿袭古代“文以载道”的历史文化传统,自觉地通过创作和翻译来参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从出版至今,由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为毁誉参半的态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评论家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
本文是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一次实证研究。英语动词的时态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所面对的一个既基础又困难的语法点,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了六年多英语之后仍然
本文旨在研究英语为母语者与非母语者在英语交际中的交流特征,侧重分析双方的适应行为。通过对两组参与者(一组由一位英语为母语者与一位中国学生组成,另一组由此中国学生与另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詹姆斯作品中的国际主题、道德问题、写作风格与技巧。尽管有些学者略
《红楼梦》诗词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其多样的诗词形式和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深受学者青睐。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分别从美学、语言学、生态学、文化学和韵律等方面对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