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吸引对急性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气管内吸引对急性期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因病情需要均接受药物镇静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观察并记录气管内吸引操作前后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本组41例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接受156次气管内吸引操作,其中59次操作过程中,患者因为未达到完全的药物镇静状态而出现呛咳/躁动等反应;另外97次操作中患者均保持完全镇静状态。与操作前相比,操作过程中呈完全镇静状态的患者和出现呛咳/躁动的患者,操作后颅内压变化平均值分别为2.2±3.9mmHg和12.3±4.5mmHg(P<0.01);脑灌注压变化均值分别为6.3±7.1mmHg和-5.5±8.0mmHg(P<0.01);平均动脉压变化平均值分别为8.6±6.0mmHg和6.8±5.8mmHg(P>0.05)。   结论: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气管内吸引过程中,一般均可发生颅内压及血压的升高。当患者因镇静深度不够而呈现呛咳/躁动时,脑灌注压一般均出现降低,从而导致脑缺血并加重脑的继发性脑损伤。   关键词:气管内吸引;颅脑损伤;颅内压;脑灌注压;镇静   目的:评价气管内吸引对急性期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因病情需要均接受药物镇静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观察并记录气管内吸引操作前后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抽取血气标本,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本组41例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接受156次气管内吸引操作,其中59次操作过程中,患者因为未达到完全的药物镇静状态而出现呛咳/躁动等反应;另外97次操作中患者均保持完全镇静状态。与操作前相比,操作过程中呈完全镇静状态的患者和出现呛咳/躁动阿患者,操作后脑组织氧分压变化平均值分别为2.3±2.4mmHg和-4.2±3.3mmHg(P<0.01)。   结论: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气管内吸引过程中,因镇静深度不够而呈现呛咳/躁动的患者,一般均可发生脑组织氧分压的显著下降,导致脑缺血并加重脑的继发性脑损伤。在进行气管内吸引前应常规追加镇静药物,让患者达到完全镇静状态后再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气管内吸引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气管内吸引;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镇静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