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医学难题。每年由糖尿病致死(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尿毒症)或致残(包括失明、下肢坏死等)的人数以百万计。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五种疾病之一,是一个主要的死亡和伤残原因之一。80年代以前我国是糖尿病低发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激增。全国糖尿病协作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994年的糖尿病发病率较之1980年增加了2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糖尿病人总数将会十分惊人,估计现今的糖尿病总患者人数在1500万人以上。考虑到糖尿病在正式诊断前平均4-7年就已经发病的现实,实际上的糖尿病数量比预计的要多许多。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很难确定,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对其病因学也所知甚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织作用,共同促成了糖尿病的发生。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糖尿病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即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即2型糖尿病两种。前者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后者发生于成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的90%。 部分2型糖尿病亚型,如成熟早发型糖尿病(MODY)和母系遗传的耳聋型糖尿病(MIDD)、高胰岛素原型糖尿病等,只占所有2型糖尿病病人的5%。大多数病例,则归于普通型2型糖尿病之列。其特点是,胰岛素作用进行性降低,随后β细胞补偿能力丧失,成为胰岛素抵抗。从病理生理上,可将NIDDM表述为,(1)胰岛素抵抗,造成外周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障碍;(2)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这两者均有各自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由明显不同的原因引起。这些都表明了糖尿病的极端复杂性。 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的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证实了糖尿病的强烈的遗传倾向,而疾病的家族内聚发现象也为我们阐明糖尿病的遗传缺陷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选择有强遗传倾向的家系,通过定位克隆法来研究这些家系中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是许多研究组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研究组近几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