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美在陈设艺术中的转化探究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残缺美作为美学理念之一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系统的专业概念,却逐渐地在当代审美生活中被大众关注,特别是喜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的,对于审美格调有要求的购房居民客群,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究,笔者姑且以“文人精神爱好客群”代指这类客户群。残缺美为何会被关注?房地产行业对设计风格的同质化驱动是原因之一,再者在于现今人们生活的压力并不比过去的少,高节奏的工作更是无限循环式地打破人们对于单纯生活的憧憬体验,居住用户对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从原来的物质体验型到多元功能体验型再转变为更注重精神气质的体验,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纯粹智能、被统一打包、接近完美的生活审美格调。对于审美生活,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随着大量的文化符号交错轰炸下,已经不局限于设计同质化、完美化的体验感受,人们逐渐趋向于从不那么完整的残缺元素、不那么固定符号中去获取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是纯粹的主动式的审美生活,甚至是具有精神层面的审美生活,极具文人色彩。审美生活的趋同性,正是对审美最大的批判,因此,我们设计从业者如何在冰冷的同质化中去挖掘一丝精神情感温度,是值得我们严肃思考的问题,正因如此,设计工作者不能单方面地给予受众生活审美,而是能启发受众去自主地思考美,也是笔者所要探讨此课题的目的。本文的研究以生活陈设艺术为理论基础,力求厘清残缺美的概念、内涵、表现等本质后,尝试将残缺美的精神引入陈设艺术品设计的塑造中。在“文人精神爱好客群”的审美生活分析基础上,试图将朴素的残缺美感通过设计转化到生活中,使生活中有不那么完整的美的体验,放大审美生活的精神性,力图启发受众去自主地思考美。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在资源勘察、空间探测、灾后搜索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与常见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相比,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能够实现平面内全向运动而不需要改变当前姿态,因其
本文针对柔性多体系统的具体特点,对它的建模、降阶及精细计算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中的柔性体部件,在运动过程中经历着大的
创生发扬了主体的首创精神,凸显了人的创造价值,表明了人不仅要主动适应环境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环境。课程创生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在当前预成性课程问题丛生的现实下对忠实取向课程的变革。中职教师的创造性、中职学生的发展性、中职课程的生成性品质,都要求关注中职教师课程创生能力。本研究首先从教师、课程、学生等主体切实分析了中职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价值,,调查现状,提出发展策略。中职教师课程创生彰显了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中国企业或个人专利的发明数量和申请数量呈现增长形态。2010年至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均位于世界首位。专利是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专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填充的器皿,只能被动吸收,而应该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充分挖掘
本文介绍了某单层工业厂房抽柱改造的设计及施工,包括柱扩截面加固、托梁设计、柱间支撑移位与施工工序安排等。实践证明加固方案合理、经济,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