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害虫、害螨防治的天敌,其规模化饲养和长距离运输中种群数量的稳定性一直都是影响其利用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一种货架期长、存活率高的饲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食物对巴氏新小绥螨蜕皮过程的影响,分析了EcR、Met等滞育相关基因的序列及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究多种激素受体与巴氏新小绥螨生殖滞育的关系提供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巴氏新小绥蟥蜕皮影响测定表明:在各实验温度下全世代共蜕皮4次,温度的变化不影响该螨的蜕皮次数;温度同该螨的发育历期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历期延长。25℃下从卵孵化至发育为成螨历时8.42d,而在18℃下长达 18.57d。(2)食料和猎物密度对蜕皮的影响结果显示:猎物密度除了会影响其捕食能力外对蜕皮过程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浓度为20%的蔗糖并不能使巴氏新小绥螨在进入若螨期后成功蜕皮为成螨,不能完成整个发育历期。(3)通过对N.barkeri的EcR、Met等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与西方盲走螨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同其他物种的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EcR具有核受体超家族的特征,在序列中存在LBD结构域,Met也同样有bHLH-PAS转录因子家族的PAS结构域和HLH结构域。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巴氏新小绥螨和生殖滞育的雌成螨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发现,FoxO在滞育雌成螨中显著表达,Met在前若螨时期表达量最高,而EcR、E75、Ftz-f1在幼螨时期表达量最高,在滞育螨态表达量最低,说明这些基因与该螨滞育调控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巴氏新小绥螨蜕皮的因素之一,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蜕皮次数不变但总未成熟期延长;EcR和Met在生殖滞育雌成螨中表达量最低,这为后续开展RNAi探究巴氏新小绥螨生殖滞育的激素调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