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博弈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创新作为20世纪末国际金融市场上盛行的主要趋势之一,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国内外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都围绕金融创新的动因和依据静态框架的金融创新过程模型分析,忽略了创新主体所处的动态环境、创新主体间的战略性、竞争性互动、信息外部性等因素对金融创新主体的决策行为、金融市场中金融创新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尝试结合当今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的博弈论方法,详尽分析金融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间的互动关系、达成最优均衡的结果、以及影响金融创新过程的因子效应,分别从以下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作为导言,提出问题并就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做出阐述,介绍了研究过程的框架结构;第二章介绍了博弈论的主要内容和模型概述,并对金融创新的内涵进行了评述,尤其是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创新理论和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金融创新具有的动态博弈特征以及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博弈分析的必要性;第三章一方面主要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借鉴了博弈论中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金融创新主体的竞争均衡做出分析,并予以影响博弈过程的因子效应分析。另一方面主要从市场的角度,通过结合动态合作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市场因素与创新主体间的创新竞争的互动关系;第四章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就政府与金融创新机构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重复动态博弈特征分析,阐述政府最优的调控和监管手段,以及制度选择;第五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中的各个主体的对策建议和启发。
其他文献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有可靠、相关、充分、明晰和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更需要有一批专业人士对会计信息加以综合整理、评价分析,证券分析师正是从事会计信息解读的专家
远隔缺血处理定义为给器官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从而减弱远隔器官致死性缺血损伤,使被保护脏器能够耐受之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不断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些智能化设备中,智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广东省工业绿色
商业银行从诞生以来,就在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商业银行已经进入混业、全能化,商业银行的发展倍受关注。国内外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有从宏观角度,如: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