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从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本质出发,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学生队伍中存在一部分学业上的失败者,常被人们称为差生,也叫学困生。学困生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成败,以及中华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在众多的学科中,语言学科与情感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我们可以说外语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外语学习的成败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学生的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又是一个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能进一步增强和维持学习动机。研究者从需要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及中介理论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动机理论框架来确定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分,其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目标方向,自我效能,归因等在认知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动机成分。因此要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动机成分对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高中阶段英语学困生学习的动机因素,在德州地区禹城市的综合高中对120名高二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要弄清高中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所需,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以及对以前学业成败的归因的正误,目标设定的方向及教师的中介作用对学困生有多大的影响,从而找出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学好英语的这种愿望,并且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低,虽想学好英语,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更有部分同学对以前的学业失败做出了错误的归因,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然后作者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的数据都经过SPSS11.0的分析处理。)作者根据问卷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学生方面,作者分别采用了满足学困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其设定可达到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对学业上的成败做出正确的归因;在教师本身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再就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学习环境方面,要为学困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实验是在作者所教的两个班中抽取了各20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研究分析。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结束后,也证实本实验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转化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是切实有效的。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教学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作者对影响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动机因素进行的只是初步的探讨,要达到使众多的学困生被激发起的学习动机能保持甚至不断地增强这一目标,还需要广大的英语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探索,以期找到更好的学困生的转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