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中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制造工厂的称号。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政策调整和自身的努力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办学形式也各具特色。有三年学制、二年学制、短期培训,也有校企合作、跨区域联合办学等。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中职生因其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就业团体。他们的文化课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却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对知识的渴求,有着他们的职业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因而社会对其职业适应问题的探讨日益增多。本研究应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几位邹平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进行了访谈,深入考察了他们从学校到工作的经历,从而较为系统的考察研究了其职业适应的问题。在访谈中我努力提高访谈的信度和效度,在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还原访谈的真实性,希望通过对部分中职生职业适应的探讨而达到认识该群体职业适应状况的目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对于职业适应有关文献的综述。第二部分提出了笔者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资料搜集的原则,并针对本研究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质的研究方法中的访谈。第三部分笔者根据访谈的提纲设计主要从早期的职业理想在今天职业适应中的影响;职业教育在职业适应中的作用;职业生涯的探索在今天职业适应中的表现及在职业适应过程中角色的转换与关注的转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笔者的访谈内容,作者采用边叙边议的方式,把中职生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比较,为后面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理顺思路。第四、五部分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中职生职业适应方面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内部因素(早期职业理想、职业锚、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和外部因素(职业组织、家庭、伙伴)。中职生在职业适应过程中经历了从“任务关注”到“关系关注”到“生涯发展关注”的三次关注转移。结合问题的分析,笔者从中职生个体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提出了提升中职生职业适应的措施。第六部分则对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期望。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能够了解当代青年的职业适应状况,审视中职教育和工作世界的关系,对改进中职生的职业适应状况具有一定的个体意义,同时对丰富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