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周围乳酸浓度相关性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椎间盘退变为多因素造成的慢性病变过程,为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病变,继而使得椎间盘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致残,增加了社会与经济负担[3]。目前,腰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仍未彻底清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报告越来越多地显示,椎间盘退变的本质是其微环境发生改变,致使髓核细胞周围微环境稳态失衡,进而使得椎间盘纤维环撕裂,致椎间盘突出发生[3]。本课题旨在研究乳酸致使的微环境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获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入选 13 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 6 例,女性 7 例,年龄 26 岁-48岁(平均年龄 32.2 岁)。并选择其他脊柱疾患、非严重创伤、非肿瘤、非结核患者、年龄在28-40岁(平均年龄34.4岁),共计7例作为对照组,男性4例,女性3例,并在术前术中均有血气分析以测定其血液乳酸含量。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并对两组患者进行t检验,以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与血乳酸浓度相关。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699>0.05),术中终板渗血血乳酸水平有差异性(p=0.000<0.05),考虑终板软骨供血的血乳酸浓度会对椎间盘退变造成影响。  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椎间盘终板供血的血乳酸水平高于正常椎间盘的终板供血的血乳酸水平,考虑终板软骨的供血乳酸浓度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白血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存在国家、地区、种族、性别及亚型的区别,依此不同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也存在一定差
学位
摘 要: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该如何把心理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教师从教学思维的角度出发,学习并运用心理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的基础上要认识学生个体心理,并且研究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事业,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用“填
目的:本次实验目的旨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小肠缺血预处理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第Ⅰ组为单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关注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如何让书写训练更为规范而实效,本文从“刃外迂回”和“刃点着力”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书写;刀刃;规范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以往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计划或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写字教学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教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搞个已经走过了将近12年的时间,科学课一直被我国作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并且,受到更多人事的重视。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关小学科学课的基本理念,主要是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明确地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方式,而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当前科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小学科学“四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的学习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直观教学、实际问题等方式来攻克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