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农耕区土壤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土壤一旦受到污染,重金属元素直接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德阳市主要工业区土壤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农作物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富集,“镉大米”问题严重。查明污染源,才能进一步进行污染防止和治理。论文依托“西南地区表层土壤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研究”(12120113002301),对德阳市绵竹、什邡典型农耕区土壤与植物进行污染调查。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自然来源为成土母质本身,人为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矿业活动、城市化以及大气降尘。目前常用的污染源判别的方法有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成图法(等值线法)和同位素示踪法。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研究分析了各类污染物来源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结合统计学方法与铅同位素示踪方法,探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并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类及周围环境所受重金属污染危害及程度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研究区土壤Cd含量大部分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石亭江流域、什邡地区Cd含量最高分别达7.36 mg/kg、7.38 mg/kg,超标情况严重,绵远河流域Cd平均含量0.84mg/kg,绵竹地区Cd含量相对较低。2、采取的16件植物样品中,有7件小麦样品以及4件水稻样品中Cd元素含量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小麦Pb含量全部低于食品标准,水稻Pb则全部超标;根系土中Cd、Pb存在形式活泼;小麦对Zn元素富集能力更强,As、Pb、Hg、Cr、Ni在水稻中更为富集,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无明显相关性。3、各类端元组分中,肥料主要为土壤提供P元素,地表水中各种元素含量很低,磷矿、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中元素含量普遍偏高,大气降尘Zn元素全部超过“金土地”项目推荐的标准。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端元组分对土壤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来源、降尘来源、矿业和农业来源、工业来源;研究区不同区域重金属来源不同,铅同位素示踪发现,自然来源对绵远河流域以及绵竹地区贡献最大,水泥厂燃煤对石亭江流域以及什邡地区贡献最大。5、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绵远河流域以及绵竹地区风险等级为低,石亭江流域风险等级中等,什邡地区风险等级高,研究区整体风险等级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