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口流动性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社会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打工者群体的婚恋观念由传统渐而开放,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当意欲解除婚姻关系的双方,无法在是否同意离婚、如何分割财产、谁来抚养子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时候,只得选择以司法裁判的方式,实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2021年民法典实施以来,即使双方对上述问题并无争议,但是离婚冷静期及再次申请程序的设定,使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口流动性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社会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打工者群体的婚恋观念由传统渐而开放,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当意欲解除婚姻关系的双方,无法在是否同意离婚、如何分割财产、谁来抚养子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时候,只得选择以司法裁判的方式,实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2021年民法典实施以来,即使双方对上述问题并无争议,但是离婚冷静期及再次申请程序的设定,使得离婚意念迫切的双方更愿选择诉讼离婚这一途径。由于婚姻关系的家庭性、内部性,婚姻感情相处如何、矛盾多大、对获得财产、抚养子女的贡献等家庭内部纠纷事实在案件承办之前无法为审判人员知晓。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成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唯一依靠,这些证据所能证实的法律真实也就成为了裁判结果的事实基础。然而,由于当事人法律素养不高,法官司法能力有待提升,证据认定立法缺失等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使得当事人所能够提交的证据数量有限、证据类型单一、匮乏,证据对待证事实的证明力度不够。同时,法官认定证据适用规则不一、认定证据过程说理不足、不及时、不公开这些问题在离婚案件审理中普遍存在,也导致了离婚案件同种案件裁判结果不一、能否离婚认定相差悬殊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的研究中,都亟待弥补离婚诉讼举证缺失,明确证据认定的具体规则,规范各种证据的认定。离婚案件中的证据认定规则散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等若干法律文件中,内容宽泛、粗放,难以适应实践之细微情形,司法实践中常有捉襟见肘之难。笔者受制于离婚案件证据认定之难题,在工作中对如何解决证据认定的困惑多做思考,通过取样已判决的离婚案件判决和阅读相关文献写作本篇论文,寄望于找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证据认定路径。文中,笔者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司法案例相结合,一方面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的角度,对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之概念、模式、证据认定构成要素、规则标准以及重要意义进行论证,拓展对证据认定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搜集、整理商河县法院离婚案件和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到的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证据认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门别类地分析了离婚案件中各类常见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大小,从而得出几点关于离婚案件证据认定的意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离婚案件中证据认定的基本理论,阐述笔者对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这一程序的概念、特征及必要性的认识。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离婚诉讼证据认定的司法瓶颈,重点剖析离婚案件中证据认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与受制因素,以便在后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对策和解决问题建议。第三部分理顺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的思路。通过阐述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的司法理念、证据概念、范围的界定及证据认定评价要素,理顺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的思路,总结对我国离婚案件证据认定的步骤和审查角度的认识。第四部分离婚案件审理中证据认定的完善。从理论到司法实践应用,深化对离婚案件证据认定的认识,从发挥法官能动性引导、配合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完善证据认定的规则、证明标准,细化法定证据类型的审查认定程序及表述方式,提升司法人员的司法素养等多角度出发,阐明如何完善离婚案件中证据认定的具体规则和证明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媒体对某些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和“零薪酬”现象的曝光,高管薪酬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制定有效的薪酬契约,进行合理激励,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减少高管的寻租行为,因此薪酬契约一直被认为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影响薪酬激励的因素有很多,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投后管理的
本研究以俄罗斯主流媒体“塔斯社”和“俄罗斯新闻国际频道”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为国家主席至2018年为时间区间,结合框架理论和话语分析法,对塔斯社154篇和俄罗斯新闻国际频道65篇新闻报道,共计219篇关于中国环境的报道进行定性研究。本文梳理了框架理论的相关研究,以Newman、Semetko和Valkenburg的框架分类为参考,结合本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归纳出事实框架、责任归
我国天然石膏资源被过度开采而竭尽枯竭,然而工业副产石膏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将工业副产石膏变废为宝,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是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以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为了避免晶须溶于水而导致晶须破坏问题,进而采用无机改性剂对晶须表面进行防水改性处理。将硫酸钙晶须掺入石膏基体中,利用硫酸钙晶须对石膏基体进行性能增强。并对硫酸钙晶
四、国民党派郑延卓等慰问陕北水灾,毛泽东与郑第一次谈话1942年11月上旬,因陕北发生七八十年未曾有过的大水,国民党派赈灾委员会委员郑延卓、专员梁建华、上校参谋周励武三人赴延安赈灾。11月11日,毛泽东与朱德、林伯渠致电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表示欢迎。17日,郑等三人抵达延安,受到叶剑英、林伯渠、李鼎铭等人的欢迎。其后,郑延卓等先后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王稼祥、高岗、萧劲光、贺龙、徐向前、林
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给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战争中科学技术广泛的运用,更是造成惊人的破坏力和危害力。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文化领域也走向一体化发展,以德国纳粹文化和美国大众文化为典型代表。德国纳粹掌权后实行高度专制的统治,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实行集中和垄断,还加大了对文化领域的掌控,实质上是让文化为政治服务。在纳粹的迫害下,具有犹太人血统的马尔库塞最终也辗转至美国,
公知常识的认定服务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虽然公知常识只是判断技术启示的因素之一,但是当涉及创造性判断时,引用公知常识的频率很高,其认定常常成为影响专利权授权及存续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在应用公知常识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公知常识的内涵外延界定问题。该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在《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并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只是在《专利审查指南》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对于红色文化的相关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尤其是将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本文所说的宁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带领广大宁夏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宁夏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团结的示范、理想信念的导向、道德情操的培育等育人价值,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优质资源。整个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颁布,在第四编人格权中专门设置了“姓名权和名称权”一章,明确规定了自然人有行使姓名权的权利,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第1015条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规定了自然人可变更姓氏的理由,但第三项条款“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由于规定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以经济杂志Czech Business and Trade中第4至21页的内容作为翻译材料。该杂志主要从经济政策、投资、金融、物流、商业生产、能源、工程等不同方面介绍了捷克国内近几年的经济现状,为其它旨在了解捷克经济的国家提供了参考。翻译材料来源于经济杂志,属于信息型文本,语言有其独特性,分别体现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上。其中的一些语言特点也是翻译时的难点,如大量的专业术语、被动态
幼儿园管理是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门管理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幼儿园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管理者正视新形势下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升管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