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异军突起。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动态言语交际是电视访谈节目成功的关键。因此,主持人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联—顺应模式是从说话人角度提出的,本研究中作者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这个模式。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的努力,双方对实现谈话的成功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本文从电视访谈节目会话的生成和理解两方面探讨新模式。针对Grice提出的交际要遵循合作原则四准则,关联理论认为的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不用考虑合作问题。作者对于这种说法存有疑问。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转写文本语料的分析,发现主持人提问问题,嘉宾有无合作意愿是关键的,这也是会话得以顺利进行,达到交际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作者认为在节目中,谈话双方都应该遵循“提问—合作—回答”的话轮转换机制,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效果和目的。然而在谈话过程中经常也会出现“提问—不合作”的情况。文中分了三种:第一,主持人给出的信息不具有最佳关联,嘉宾答非所问或不知道说什么;第二,主持人给出的信息具有最佳关联,而嘉宾拒绝回答,其中一方只能转移话题;第三,主持人给出的信息具有最佳关联,而嘉宾不愿意正面回答,故而闪烁其词。本文以Sperber提出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学者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两方面研究这一新的言语交际模式。在此模式下,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过程是一个顺应语境,为实现最佳关联而不断做出言语选择的动态言语交际过程。作者收集了《对话》、《艺术人生》等国内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录像资料,并转录为文本语料,详细的研究了在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电视访谈节目会话的生成和理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