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刘春丽教授经验方--盆腔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本方对患者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本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盆腔炎方组)和对照组(金刚藤胶囊组)各40例。治疗组于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每天服用盆腔炎汤,早晚各1次,连服14天。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天开始口服金刚藤胶囊,1次4粒,一天3次,温水送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侯积分等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的有效率95%,金刚藤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97.5%(治愈率3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治愈率1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主症、次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及体征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各主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具有差别性。神疲乏力、月经失调、经行腹痛加重等次症也明显改善(P<0.05)。3.两组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T淋巴细胞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具有差异性(P<0.05);B淋巴细胞中CD5+较前升高,CD19+、Ig G、Ig M、Ig A较前下降,NK细胞CD16+CD56较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方面疗效显著,对中医症状及体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通过调节患者异常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相关指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