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用崔建的歌词开这个头,恰如其分的描述了这篇论文的背景。从上世纪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的开放,全面的搞活让快速变化着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于世人面前,面对着日益变化的世界,中国的具象雕塑艺术该如何发展?成为雕塑家们所关注的深刻问题。传统的具象雕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具象雕塑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中国的具象雕塑艺术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呢?那就是不再迷信过去的权威、不再强调整体的叙述,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关注社会,表达人文,打破传统,强调融通。那么这些变化是如何体现的呢?文中将其归分为六大类详细描述。那么这些变化又是有怎样的时代特性呢?由于中国的逐渐强大,文化逐渐崛起,迫切需要艺术弘扬时代,于是雕塑创作从过去的宏大、主题、战斗、教化模式中走出,转变为负于世俗、民间、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感中,焕发一种现实社会的现实状态。所以说,中国具象雕塑语言的拓变是具有很强的当代性的,这也是本文的论点。那么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文中一是用时代发展来证明;二是以拓变的实质特征来证明;三是不同角度看拓变来证明;四是用当代作品来证明。这些依据都不约而同的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具象雕塑语言在不断的拓变且具有很强的当代性。正如文中的举例:《秦兵马俑》体现了秦朝的强大;建国时期的《庆丰收》体现了祖国统一、万民同欢的时代;《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体现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时代。然而,这些都是时代的过去时,不能满足当代精神的需要:回归自然、回归大众、参与生活、关注现实、才是当代的需要。正如同样的毛主席题材,当代著名雕塑家李象群的《伟人毛泽东》雕塑剔除了政治的环绕、强调的是个人的本性、个人的真相。再如他的《堆云、堆雪》雕塑完美的将一尊政治的身体回归到自然的身体。这些都体现出艺术语言在改革传统的模式,更多的关注现实、关注当代。具象雕塑不仅不能消亡,而且还会更加辉煌!同时也突显了中国的具象雕塑语言拓变的当代性。